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

我醉飞屐登孱颜,拄杖出没风烟间。

三山葱昽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几年金骨炼绿髓,此日始得穷跻攀。

老仙归侍紫皇案,空有野水流淙潺。

蜿蜒翠阜围绿野,似岭非岭山非山。

向来龙蛇满雪壁,雷电下取何时还。

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

九十一翁不识公,我抱此恨知无穷。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喝醉了酒,踏着木屐登上陡峭的山峰,手拄拐杖在风烟中穿行。
三座山峦朦胧,鲛鱼鳄鱼安静,九重门户庄严肃穆,虎豹悠然自得。
多年来修炼,骨骼如金,今天才得以攀登到顶峰。
老仙回归,侍奉天帝,只剩下野外流水声潺潺。
曲折的山路环绕着绿色原野,像山又不像山,难以分辨。
往昔这里龙蛇满布墙壁,雷电交加,不知何时才会停止。
名贵的花朵已经升上天际,居民们指着这些地方,仿佛在讲述诗篇的故事。
九十一岁的老翁不认识您,我怀抱着无尽的遗憾。

注释

飞屐:踏着木屐。
孱颜:陡峭的山峰。
拄杖:手拄拐杖。
风烟:雾气和尘埃。
金骨:比喻坚硬的骨骼。
绿髓:绿色的精华,比喻修炼的成果。
紫皇案:天帝的宝座。
淙潺:流水声。
翠阜:青翠的山丘。
龙蛇:形容壁上的图案或景象。
雷电:象征自然力量。
名花:珍贵的花卉。
九十一翁:年老的人。
恨:遗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登山游览的情景,以及对先贤苏轼遗迹的探访。首句“我醉飞屐登孱颜”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醉中仍兴致勃勃地登山。接下来的诗句“三山葱昽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神秘,暗示着苏公遗迹所在之地的庄重和祥和。

诗人感慨自己经过多年的修炼,“几年金骨炼绿髓,此日始得穷跻攀”,表达了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执着。然而,“老仙归侍紫皇案,空有野水流淙潺”又流露出一种失落感,意指苏轼虽已不在,但其精神犹在,只有山间的流水声相伴。

“蜿蜒翠阜围绿野,似岭非岭山非山”描绘了山水的奇特景象,仿佛进入了仙境。诗人接着回忆起“向来龙蛇满雪壁,雷电下取何时还”的壮观场景,暗示苏轼的才华如同雷电般耀眼,令人惊叹。

最后两句“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表达了对苏轼诗歌艺术的赞美,而“九十一翁不识公,我抱此恨知无穷”则表达了对后人未能理解苏轼的遗憾,诗人以此表达对苏轼深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游历和感受,展现了对苏轼遗迹的崇敬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自嘲

夜作看花梦,朝赋饮酒诗。

吾梦固忘矣,诗亦聊自欺。

荒园无佳花,牵牛漫疏篱。

给酒月四斗,一觞难屡持。

悲欢有定数,未至谁得知。

愿从大钧问,一笑在何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自嘲

野叟身常杂佣保,茀圃荒庭自锄扫。

小儿耕养堇堇足,大儿游宦垂垂老。

朝餐未破百瓮齑,晚饷犹存两囷枣。

舂粳但备翁作糜,储帛才堪孙裂褓。

贤愚元自一王尊,痴钝宁论万冯道。

可怜对客犹自矜,谈道能令君绝倒。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自警

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

晚节虽知难,犹觊终一豁。

悲哉老病马,解纵谁复秣。

既辞箠辔劳,始爱原野阔。

饮涧啮霜菅,亦可数年活。

勿复思长途,嘶鸣望天末。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自警

生世如梦境,淹速无定时。

少壮不可恃,况汝迫耄期。

五官及百骸,自揣日益衰。

客来能送迎,要是强支持。

百口皆新人,所至无旧知。

绍兴同朝者,扫地靡复遗。

虽云穷耐久,造物岂汝私。

馀日真几何,得酒且伸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