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行苍梧道,息桨荒江湄。
连冈一以眺,石室涵晚晖。
前哲有题字,执炬往读之。
迟回北壁下,目击元公遗。
今古一相感,光风吹我衣。
虫鸣丹灶中,葛仙胡不归。
对之发长啸,宇宙今何时。
圆蟾夜囧囧,蝙蝠秋飞飞。
愿言托高栖,行矣无是非。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寄题三洲岩》描绘了诗人行经苍梧道时,在荒凉江边停船休息的情景。他眺望连绵的山岗,夕阳映照在石室之中,引发他对前贤遗迹的感慨。诗人手持火把,阅读壁上的题字,不禁想起元公(可能指古代贤者)的遗风。他感叹古今变迁,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听到丹灶中的虫鸣,联想到仙人葛仙为何不归。面对此景,诗人发出深沉的啸声,思考宇宙的永恒与个人的存在。夜晚,明亮的月亮和蝙蝠的飞翔构成画面,诗人表达出寻求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生活的愿望,决定放下是非,继续前行。整首诗寓情于景,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不详
出门见斋颜,十日不一逢。
以我腹中满,忆君头上风。
头风尚可炙,腹满何由通。
受气我亦薄,况乃疾病攻。
五十去始衰,三四谢春冬。
鬓颜忽已彫,血气少复充。
客来索我书,颖秃不能供。
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
以兹日衮衮,永负全生功。
长揖谢茅君,安静以待终。
飞盖凌沧溟,高台拂朱鸟。
乾坤一水浮,日月双轮绕。
尘埃纷局促,正坐眼孔小。
景山千丈松,慰我冰雪皎。
万里一春风,东西逐騕袅。
故人子罗子,仙鹤归华表。
暮雨江门舟,含悽问封草。
假令鲍叔在,一士亦不少。
谁云越台近,举目河山杳。
冥冥白沙坞,云烟共昏晓。
阿姑与阿妇,守此芳岁阑。
三十寡且贫,纺绩供朝餐。
孤儿泣长夜,秉烛更抱看。
苦心两咽绝,芳颜亦彫残。
持此双白璧,辉映天地间。
圣皇重民极,门闾合施丹。
煌煌东白碑,终古埋空山。
我母寡更早,赋诗涕氿澜。
弱草因风靡,颓波良独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