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其十)

明驼思千里,驽马怯负荷。

小人蠹诗书,安乐北窗卧。

瓢空且乞饭,儿寒教补破。

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

形式: 古风

翻译

健壮的骆驼向往着遥远的旅程,劣马却畏惧背负重物。
庸俗之人侵蚀着诗书,只愿在北窗下享受安逸。
空荡的瓢去乞讨食物,孩子的衣服寒冷需要缝补。
机巧之心催生了各种兵器,即使笨拙也能找到应对之道。

注释

明驼:健壮的骆驼。
千里:遥远的旅程。
驽马:劣马。
怯:畏惧。
负荷:背负重物。
小人:庸俗之人。
蠹:侵蚀。
诗书:书籍。
安乐:享受安逸。
北窗:北窗下。
瓢:空瓢。
乞饭:乞讨食物。
儿:孩子。
寒:寒冷。
补破:缝补破旧。
机巧:机巧之心。
五兵:各种兵器。
百拙:笨拙。
可用过:能找到应对之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黄庭坚以明驼与驽马为比喻,表达对才智之士与平庸之人的对比。明驼象征着志向高远、胸怀壮志的人,他们渴望长途跋涉,追求千里之外的理想;而驽马则代表那些能力有限、畏惧责任的人,他们宁愿安逸地躺在北窗下,沉溺于诗书之中,不愿承担重任。

诗人接着批评了那些只顾个人享受的小人,他们空虚无物,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要依赖他人,孩子衣衫破旧也无人关心。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笨拙之人,由于他们的简单和质朴,反而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生存之道,甚至有时能凭借机巧在困境中求得生存。

整首诗寓言深刻,通过生动的意象,揭示了不同人生态度和智慧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这首诗便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之一。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其九)

生涯共七十,去日良已半。

短长相觖望,面尽酒可断。

大道体甚宽,窘束非达观。

莫问夜如何,醉从鸡号旦。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其八)

猛虎倚山号,强梁不敢前。

失身槛阱间,摇尾乞人怜。

男子要身在,万金自保全。

云黄雉兔伏,霜鹘莫空拳。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其七)

赤豹负文章,岁晚智剞劂。

渴饮南山雾,饥食西山蕨。

封狐托脂泽,眉颊颇秀发。

时时一樽酒,婆娑弄风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其六)

排江鬼瞰室,贯朽粟红陈。

君行谁为容,款门定生嗔。

谅无绨袍故,尽是白头新。

天涯阿介老,有鼻可挥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