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新县靖节祠

已曾采石酹诗仙,又拜书岩荐菊泉。

京口火头才负乘,柴桑处士便归田。

驰驱名并诸公驾,尸祝谁碑百世贤。

近代从容人死义,后先二尹合俱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曾经在采石矶祭奠诗仙李白,又在书岩敬献菊花酒以纪念贤士。
在京口任职的官员刚刚失职,柴桑隐士就选择归隐田园。
他的名声与众多名流并驾齐驱,死后无人能及的美德被立碑颂扬。
近代的从容之人坚守道义而死,他与二尹的事迹一同流传后世。

注释

曾:曾经。
采石:采石矶。
酹:祭奠。
诗仙:李白。
书岩:书岩(可能指某处名胜或纪念地)。
荐:敬献。
菊泉:菊花酒。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火头:职位或官职。
负乘:失职,未能胜任。
柴桑:古地名,今江西九江附近。
处士:未做官的士人,隐士。
驰驱:奔走,竞争。
名并:与...齐名。
诸公:众多名流。
尸祝:古人对神明或贤者的祭祀。
碑:立碑纪念。
百世贤:流传百世的贤者。
近代:近现代。
从容:镇定自若,坚守道义。
死义:为道义而死。
二尹:可能指两位名叫尹的人物。
合俱传:一同被传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彭泽新县靖节祠》。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怀念,以及对英雄事迹的赞美。

“已曾采石酹诗仙”一句,表明作者曾经到访过古代文学家聚集的地方,“采石”指的是采集石头记载的诗篇,“酹诗仙”则是对古代文人的一种尊称。下一句“又拜书岩荐菊泉”,则表示了作者还拜访过其他著名的文化遗迹,表达了一种文化上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京口火头才负乘”和“柴桑处士便归田”两句,则是对历史上某些人物的描述。“京口火头”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事件或地点,而“柴桑处士”则是对隐居于柴桑(今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位文人或隐逸的称呼。他们的行为被描绘为一种归隐田园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对于世外桃源、清净自守生活方式的向往。

“驰驱名并诸公驾”一句,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追忆和尊崇。这里的“驰驱”指的是追随或继承,“名并诸公驾”则是说这些人物的名字与功绩被同时传颂。下一句“尸祝谁碑百世贤”,则是在询问哪位历史人物的碑文能够流传百世,彰显其英贤。

最后,“近代从容人死义”和“后先二尹合俱传”两句,则是对近代有名的人物进行赞颂。这里的“近代从容人”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表现出豁达、宁静面貌的人物,他们即使面临死亡也能够保持平和,“后先二尹合俱传”则表明了这两位(或多位)人物的事迹被同时记录并流传下来。

综观全诗,王奕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拜访、对古人文笔和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对隐逸生活方式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历史英杰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题小蒜岭

西风策策麦花凉,重把新诗自品量。

禽不为人音自好,路因无驿里偏长。

百年白发空前辈,两载黄花笑异乡。

归去玉琊牢闭户,莫教旧隐姓名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北固亭

杜老当年识恨遗,与天争汉死奚疑。

伏羱犹忆分三日,老骥空悲混一时。

往事竟随东逝水,新题全是北来诗。

如今多景楼头酒,免得诸公赋黍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池州邮亭

驿堠珠连辏北燕,西风落日几枝蝉。

唐仪汉令碑上下,楚馆秦邮世后先。

新柳不知迎送事,短藜聊信去来缘。

如今亭长皆民尹,那复圯桥更授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金山金鳌阁

谁橐红炉铸宝刀,辟开太极奠金鳌。

尾摇光岳星辰转,背负乾坤日月劳。

潮落潮生通气息,帆来帆去动毫毛。

不知南北车书混,此际翻身第几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