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金鳌阁

谁橐红炉铸宝刀,辟开太极奠金鳌。

尾摇光岳星辰转,背负乾坤日月劳。

潮落潮生通气息,帆来帆去动毫毛。

不知南北车书混,此际翻身第几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谁用红色熔炉打造神兵,开辟宇宙中心定下金鳌基石。
巨鳌尾巴摇动,连星辰都跟着旋转,背负天地,日夜辛劳不息。
潮起潮落,气息相通,船只来往如毫发触动。
此刻,东西南北的文化交融,它翻身了多少次已难以计数。

注释

橐:袋子,这里指熔炉。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象征宇宙的本源和对立统一。
金鳌:神话中的大龟或巨鳖,象征大地的中心。
光岳:光芒照耀的山岳,形容星辰。
乾坤:天地,古代中国哲学常用词汇。
车书:古代中国的交通工具和文字,代指文化交流。
翻身:比喻巨鳌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或地位的转变。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题金山金鳌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造诣,通过对金鳌阁的描绘,展现了宏伟壮丽的景象以及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

“谁橐红炉铸宝刀,辟开太极奠金鳌。”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金鳌阁比喻为由神工打造,用宝刀铸成的宏伟建筑,这种想象力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金鳌阁不仅外在壮观,而且内涵深远的赞美。

“尾摇光岳星辰转,背负乾坤日月劳。”这里通过天地万物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金鳌阁的高大与神秘,它仿佛能影响到宇宙运行,承担着维系天地秩序的重任。

“潮落潮生通气息,帆来帆去动毫毛。”这一句则描绘出金鳌阁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共存,潮水的涨落与帆船的往返,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一种赞赏。

“不知南北车书混,此际翻身第几遭。”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一种无奈与思考。这里的“翻身”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挣扎,以及对时光流转中个人命运所经历重重磨难的感慨。

总体而言,王奕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情操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的意象丰富、想象力旺盛,不仅描绘出金鳌阁的壮丽景色,更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题泰山仁安殿壁

大极何年诞帝孙,中居岱岳镇乾坤。

三千馀载昭明代,七十二君来至尊。

鲁甸齐邱雄地势,秦松汉柏护天门。

兵尘不动绵香火,万里车书寿一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维扬

半生书剑走闽瓯,三十年前欠此游。

赤脚有心尊鲁国,白头无力赋扬州。

花明靴巷新番市,草暗城隅旧敌楼。

桥上更无何逊迹,梅花明月为谁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彭泽旧县狄梁公祠

周纪唐纲一线间,旋乾容易转坤难。

不将庙祔来雄辨,焉得宗祧可再安。

国事固当元老定,德碑留与具臣看。

寄言彭泽亲民者,须学好人为好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焦山客位

锁断长江铁户门,风帆云海几朝昏。

能依佛教绵遗址,大胜焦家裕后昆。

鹤骨已仙羲帖在,鳌身不动米碑存。

住山传得文殊印,遮莫前身是了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