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一向沉空,偏枯着静,痴人枉费工夫。

磨砖作镜,缘木欲求鱼。

见月何须用指,观花悟、总是真如。

聪明士,随机解物,无愠无愉。

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

露堂堂,光赫赫,一颗神珠。

混俗凝然不染,居众处、尘法难拘。

知常用,巍巍荡荡,何所不虚无。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长久以来沉浸于空灵,过于静寂,痴心之人白白浪费精力。
试图磨砖成镜子,像爬树找鱼一样徒劳。
看见月亮无需手指指点,观赏花朵就能领悟真理。
聪明人能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既无怨尤也无欢喜。
追求成仙成佛,心境不变,既非真实也非虚幻。
明亮的堂屋,光辉耀眼,犹如一颗神圣的明珠。
混迹于世俗却保持纯净,身处人群,不受尘世法则束缚。
深知常理,心境开阔,无所不在,又无所执着。

注释

沉空:沉浸于空灵,指超脱尘世。
偏枯:过度寂静,形容心境孤寂。
痴人:极度专注或痴迷的人。
磨砖作镜:比喻徒劳无功的努力。
真如:佛教术语,指事物的真实本质。
随机解物:顺应自然,灵活处理事物。
尘法:世俗的法则和规矩。
巍巍荡荡:形容心境开阔,无所畏惧。
何所不虚无:无所不在,又无所执着,指超越世俗的存在。

鉴赏

这首元代无名氏的《满庭芳》是一首禅宗风格的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修行的境界。开篇"一向沉空,偏枯着静,痴人枉费工夫",描绘了追求空灵寂静的修行过程,暗示了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磨砖作镜,缘木欲求鱼"则以生动的比喻,批评徒劳无功的执着行为,强调应领悟事物的本质。

"见月何须用指,观花悟、总是真如"进一步阐述,真正的智慧在于直接体悟自然,而非外在形式的追寻。"聪明士,随机解物,无愠无愉"赞美智者能顺应事物变化,心境平和。

下片转向对修行目标的探讨:"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指出修行并非追求实体或虚幻,而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不变。"露堂堂,光赫赫,一颗神珠"运用象征手法,形容内在的光明纯净。"混俗凝然不染,居众处、尘法难拘"强调修行者的超然与不受外界干扰。

最后,词人总结道:"知常用,巍巍荡荡,何所不虚无",意在说明常知常行,心怀广大,就能达到无所不在的虚空与自由境界。整体上,这首词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元代禅宗诗词的特点。

收录诗词(360)

无名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百岁光阴,浑如一梦,不觉过春秋。

憨痴愚昧,日夜为家忧。

衣食前生注定,更何须、物外贪求。

当思忖,深坑火院,终日个如囚。

诸公听我劝,儿孙福禄,莫与为牛。

把恩情挫碎,物外精求。

管甚红轮西坠,尽教他、月出东头。

降心定,回头是岸,咫尺到瀛洲。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满庭芳

二气旋还,三宫升降,往来于数无穷。

透关神水,铅汞过三峰。

返复周流八脉,戊己炼、阴虎阳龙。

凝精处,金花的的,外见形容。

灵光真造化,天机深远,推测难通。

算利名酒色,恰似秋风。

大道玄炉进火,三田内、养出神功。

功成后,天书来诏,平步赴瑶宫。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

今日荣华,前生福善,悟来更好重修。

百年光景,生灭水浮沤。

贩骨无休歇,劝未尽、又遭愁。

然嗟人世,忙忙造业,几个肯抽头。

清闲归物外,逍遥独步,身内闲搜。

把汞铅颠倒,性月如秋。

直待功成行满,超三界、永列仙俦。

乘云去,真容不朽,免再卧荒丘。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满庭芳

道释儒门,三教归一,算来平等肩齐。

道分天地,万化总归基。

佛在灵山证果,六年后、雪岭修持。

儒家教,温良恭俭,万代帝王师。

道传秘诀,佛流方便,忍辱慈悲。

大成至圣,岂辩高低。

都是后学晚辈,分人我、说是谈非。

休争气,三尊一体,瞻仰共皈依。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