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书屋为钱惟常作

梁鸿踪迹名千载,千载溪山长不改。

五噫歌咏汉文章,景仰令人想风采。

地灵境胜乡玉殊,磅礴清淑相扶舆。

钱君所种□间气,结屋其中多积书。

黄卷青编逾万轴,勤渠每下工夫读。

春风送煖散芸香,秋风生凉对银烛。

六经义理圣贤心,远自古昔传于今。

分阴寸□不虚度,后生宜尔躬追寻。

况君年少绪华冑,武肃蝉联族居右。

胸怀抱负经济才,功业文章易成就。

方今丹诏求贤才,戋戋东帛东南来。

圣王图治正侧席,五云深处金门开。

金门一登喜平步,鹓鹭致身沾雨露。

思亲回首望飞云,便忆家山读书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名为《溪山书屋为钱惟常作》。诗中以梁鸿的典故起笔,赞美了钱惟常所居溪山书屋的自然美景与文人雅趣,同时表达了对钱惟常勤奋好学、才华横溢的赞赏。

诗中描绘了钱惟常在书屋中的生活场景,春风送暖,书香四溢,秋风凉爽,烛光映照,展现了他沉浸在书籍世界中的宁静与专注。接着,诗人进一步赞扬钱惟常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以及他对于儒家经典义理和圣贤之心的理解与传承。诗中提到“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追求。

最后,诗人预示了钱惟常将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圣王图治,金门开启,意味着朝廷正在广纳贤才,钱惟常有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诗中还表达了钱惟常对故乡和家庭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钱惟常个人品质、学术追求及未来发展前景的描绘,既赞美了其个人魅力,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对文化的推崇。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笔图

蒙恬制笔从先秦,往昔至今千万春。

六经群书自兹写,翰墨一出俱通神。

昌黎称为管城子,中书君题传文里。

祖龙虽暴不相弃,荣贵谁能得如此。

江淹梦入良宵中,光华五色腾晴空。

惊人才调一时进,宇宙共传天与功。

谪仙又见生花朵,雨露沾滋开婀娜。

玉堂金马遂登庸,百世声名无不可。

张君绝艺人共尊,衒奇□肆居吴门。

丹青图画慕先哲,经营意象犹生存。

清风比况无殊异,帧上诗章我题句。

佳倩贤郎愿宝藏,十砻重封期勿替。

人生在世百岁期,到七十者犹稀奇。

美君寿算喜登此,□□□□□□□。

□□世家即华族,门第阴森种乔木。

珠玑错□吐谈论,仁义从容饱胸腹。

重光岁阳□□春,三花九节迎生辰。

东吴吟咏动词客,□□□□□□□。

难兄难弟兼宾友,赓酬满泛长生酒。

龙笙凤管竞娱心,熊掌猩唇俱可口。

慢亭良会誇神仙,即今与昔相比肩。

瑶池青鸟信再传,蟠桃一熟三千年。

形式: 古风

赠文化萼长老

芙蓉缥缈摩苍穹,洞天林屋居其中。

神仙敢独占斯境,金碧涌出如来宫。

鼋头绝顶幽奇处,锡杖曾分一方地。

宝殿香台属化成,青松翠竹添佳致。

开山老祖非常伦,得道能令龙虎驯。

三乘说讲万人听,近远处处扬清尘。

后来弟子相继续,孙□又见温如玉。

法雨慈云任卷舒,清泉白石消尘俗。

我来吟玩喜逃禅,兜率谁知别有天。

匡庐旧诧东林胜,结社何妨拟白莲。

形式: 古风

捕鱼图

具区流水清如靛,水底鱼虾皆不见。

渔翁共有得鱼心,两两扁舟去如箭。

沧浪汹涌涵苍冥,朝宗入海无暂停。

峰峦四面画图展,七十二朵芙蓉青。

歌声响落蛟龙窟,赤鲤惊忙时出没。

须臾捕得不胜喜,还家且贳杯中物。

西岩此去路无多,痛饮底须呼浪婆。

醉藉绿蓑随分卧,人间名利又如何。

形式: 古风

高人筑卜包山里,窗内峰峦门外水。

卜萄蔓挂苍龙须,琅玕枝袅青鸾尾。

四时风景无不宜,写堪画图吟堪诗。

闲来盘薄到湖上,闲数落花清昼迟。

绿毛仙子何曾老,便拟相期拾瑶草。

神丹倘许驻容仪,西兔东乌任昏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