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村居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

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

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近年来,漂泊的船客寄居在禅寺之中,常常谈论着贫寒的生活在青翠的山峦间。
黄莺几声鸣叫催促着柳树变换新绿,沿着清澈的小溪一路踏着花香回家。
空寂的树林和野寺很少有人经过,夕阳西下时分,深山里的朋友更是稀少。
背着米回家,春天的气息还未消散,我在风中萝藤覆盖的钓鱼台上悠闲地清扫。

注释

桡客:指舟楫上的旅客,常寓居僧寺。
禅扉:禅寺的门。
贫居:贫穷简陋的住所。
翠微:青翠的山色。
黄雀:小鸟,此处形容春天的到来。
柳变:柳树换上新叶。
踏花归:踏着花香回家。
空林:寂静无人的森林。
野寺:荒郊野外的寺庙。
落日:傍晚的太阳。
伴侣稀:朋友稀少。
负米:背米回家,指农夫劳作。
春未尽:春天尚未过去。
风萝:风吹过藤萝。
钓鱼矶:钓鱼的石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隐逸生活的宁静美好。"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表明诗人选择了一种简单而安逸的生活方式,在郁郁葱葱的翠竹丛中过着清贫但自在的日子。

接着的"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则是对春天景象的描绘。黄鸟鸣叫,提醒人们柳絮飘飞,自然界正在发生变化,而诗人却悠然自得地沿着清澈的小溪,踩在花瓣上返回家中。

"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显示了诗人的孤独与静谧,他在空旷的森林和偏僻的庙宇之间穿行,感受着夕阳西下时分外的寂寞和难得的人际陪伴。

最后两句"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则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与期待。他背着米回到家中,虽然春天即将过去,但依旧保持着对自然界和日常琐事的热爱。在微风中,他悠闲地清理着钓鱼用的石矶,享受着这宁静而从容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生活情趣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及他在春天这种充满生机的季节中寻找到的内心平静。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新秋夜寄江右友人

遥夜独不寐,寂寥蓬户中。

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

旧知亲友散,故园江海空。

怀归正南望,此夕起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酬别刘九郎评事传经同泉字

举袂掩离弦,枉君愁思篇。

忽惊池上鹭,下咽陇头泉。

对牖墙阴满,临扉日影圆。

赖闻黄太守,章句此中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方丈萧萧落叶中,暮天深巷起悲风。

流年不尽人自老,外事无端心已空。

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暮春沐发晦日书怀寄韦功曹沨李录事从训王少府纯

朝沐敞南闱,盘跚待日晞。

持梳发更落,览镜意多违。

吾友见尝少,春风去不归。

登高取一醉,犹可及芳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