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九)

徒闭蓬门坐,频经石火迁。

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

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

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独自关闭着柴门坐着,频繁经历着石火交替的变迁。
只听见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却看不见鹤类升仙的传说。
想到这些怎能说得出口,只能随遇而安自我怜悯。
回头望去,城郊之外,古老的坟墓被犁成了农田。

注释

徒:空。
闭:关闭。
蓬门:简陋的门。
坐:坐着。
石火: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用石头和火把交替来计算时间。
迁:变迁。
唯闻:只听见。
人作鬼:人间生死离别。
鹤成仙:传说中的仙鹤升天。
那堪:怎能忍受,难以承受。
随缘:随遇而安。
自怜:自我怜悯。
回瞻:回头眺望。
郊郭:城郊。
古墓:古老的坟墓。
犁为田:被犁耕成为农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生活状态。开篇“徒闭蓬门坐,频经石火迁”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生活,蓬门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石火迁”则是古代炊煮食物的方法,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日常琐事。接下来的“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传说中的神话( 鹤有成仙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利和功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

中间的“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两句,显示出诗人面对内心的感慨和生活的无常时,选择了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强求什么,只是自我安慰。这也体现了一种禅宗思想,即一切随缘,不强加于世间事物。

最后的“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两句,则是诗人在回望家乡或隐居之地时所见到的景象。古墓被改作农田,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写照,也是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达观世事的心境。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一)

自在白云间,从来非买山。

下危须策杖,上险捉藤攀。

涧底松常翠,溪边石自斑。友朋虽阻绝,春至鸟??。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三)

死生元有命,富贵本由天。

此是古人语,吾今非谬传。

聪明好短命,痴騃却长年。

钝物丰财宝,醒醒汉无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四)

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

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

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

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六)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