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凤州教授非所欲也作此自宽

人生才食顷,何处分好弱。

刑狱即道场,筦库有真乐。

故纸终日翻,毛锥几年阁。

百函无力致,诸公谁说著。

今承学校乏,颇讶名字错。

宿业岂无恋,得冶不敢跃。

骨肉远难俱,囊装贫易缚。

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

戛尽识羹空,抽穷知茧薄。

后生端所畏,人材若为作。

岂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

行路固知难,得地幸不恶。

柳拖千丈丝,山集五色雀。

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

况闻豆积岭,中有不死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庚所作的《除凤州教授非所欲也作此自宽》。唐庚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新职位的复杂心情。

诗中开篇“人生才食顷,何处分好弱”,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新职位的不确定感。接着,“刑狱即道场,筦库有真乐”一句,将官场的事务比作修行和享受,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

“故纸终日翻,毛锥几年阁”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埋头于文书工作,而忽视了个人兴趣的情景。“百函无力致,诸公谁说著”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实现个人抱负的无奈与苦闷。

“今承学校乏,颇讶名字错”反映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自己被任命为教授的惊讶与期待。“宿业岂无恋,得冶不敢跃”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眷恋的同时,也意识到新的责任与挑战。

“骨肉远难俱,囊装贫易缚”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以及经济压力的困扰。“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渴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年龄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戛尽识羹空,抽穷知茧薄”以食物和蚕丝为喻,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艰辛的体悟。“后生端所畏,人材若为作”则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最后,“岂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以历史人物为典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与对未来挑战的忧虑。“行路固知难,得地幸不恶”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柳拖千丈丝,山集五色雀”描绘了自然美景,寓意心灵的慰藉。“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况闻豆积岭,中有不死药”以神话传说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官场生活的讽刺,也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还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登越王楼

左绵城北长安道,马足翻翻人自老。

越王高楼藏道边,道上行人不迷到。

楼前西日堕江红,一见如逢邻舍翁。

向来何处识面目,应在少陵诗句中。

形式: 古风

芙蓉溪歌

人间八月秋霜严,芙蓉溪上春酣酣。

二南变后鲁叟笔,七国战处邹轲谈。

人间二月春光好,溪上芙蓉迹如扫。

周家盛处伯夷枯,汉室隆时贾生老。

小儿造化谁能穷,几回枯蘖还芳丛。

只因人老不复少,有酒且发衰颜红。

形式: 古风

富乐山

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

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头。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

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名此其由,君闻此说还信不。

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

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将家游治平院

年年官职如冰样,只有登临作酬赏。

好山一一如佳客,令人欲作倾家酿。

昨日西楼吊王孙,今日东津悲逐臣。

江边胜事略寻遍,不见海棕高入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