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乐山

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

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头。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

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名此其由,君闻此说还信不。

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

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富乐山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首先,诗人提到“富乐之名谁所留”,引出富乐山的名称由来,接着点明在三国时期,刘备曾在此地拥兵入蜀,与地方势力进行交涉,展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通过“拥兵入蜀万貔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刘备军队的雄壮气势。

随后,诗人描述了刘备在富乐山宴饮的情景,“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展现了刘备与士兵共享胜利果实的豪迈场景。接着,“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描绘了刘备在宴饮后与士兵一同登高远眺,欣赏春日美景的画面,体现了他与士兵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人通过“富乐之名此其由”这句话,强调了富乐山名称的由来与这段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接下来,诗人提出疑问:“君闻此说还信不?”表达了对读者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够相信并理解这段历史。

最后,诗人通过“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这一句,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人民生活困苦的状态。诗人感慨于“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表达了对战争中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到“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表达了对富乐山如今繁荣景象的赞美,并希望能够在富乐山找到避难之所,摆脱生活的困境。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将家游治平院

年年官职如冰样,只有登临作酬赏。

好山一一如佳客,令人欲作倾家酿。

昨日西楼吊王孙,今日东津悲逐臣。

江边胜事略寻遍,不见海棕高入云。

形式: 古风

游天池院

上方细路蟠如绾,下有晴川平似坂。

近水远山皆可人,跃踊来供搜句眼。

小池中有江湖春,孤洲便可呼白蘋。

团团倚槛看清澈,不敢洗耳山僧嗔。

形式: 古风

游雪峰院书所见院在开元寺之西越王楼之东盖小院也

东家既峥嵘,西邻亦棱层。

那知齐鲁间,有此蕞尔滕。

僻路少人到,掣铃小童应。

松扉迫窄入,石磴敧危登。

迎门老尨吠,画壁苍龙腾。

庭除静如眼,几席不受蝇。

青焚日日香,明续年年灯。

土盆养幽花,古木缠枯藤。

虽小亦自足,无亏岂须增。

忆昨苦盛夏,数来避繁蒸。

每借安禅榻,曲此昼眠肱。

日月当几何,霜雪遂严凝。

慈竹犹疏疏,恶风遂朋朋。

作诗书屋壁,扫灭听寺僧。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十月十八与舍弟登越王楼便道趋开元寺上天池得句满纸颠倒杂乱几不可读明日诠次成二十二韵

沐浴罢趋局,幽居愁杜门。

重登帝子楼,哭吊诗人冤。

凭栏参井天,隐几西南坤。

冬深一水瘦,岁晚千山髡。

丰稔遍川陆,太平到鸡豚。

江城水颓雉,市瓦尘迷鸳。

坐对仙云宫,祗隔斜阳村。

楼台白水外,松柏苍云屯。

天垂望羌山,雪汁融朝暾。

谁为四方些,招此千岁魂。

便道访古寺,策杖寻灵源。

上到山椒穷,转觉天池尊。

行疲犬马力,下视乌鸢翻。

不应水性高,疑有神物喷。

肯随秋涨落,况逐夏潦浑。

潜通八角井,散入千家盆。

渔村唤欲应,钓石谅犹温。

似闻扣船歌,想见持竿蹲。

吾曹本山林,朝衣裹狙猿。

只应适野车,便作忘忧萱。

诗兼巧拙对,酒杂醇醨吞。

阍吏况解事,不妨尽馀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