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秋怀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

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远游归来,回到故山,散发卧壑吞食霞气。
山里寒蝉在枯桑枝上号叫,这才知道已经是秋天了。
北方的大雁告别了海滨,南方的燕子辞别了江楼,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
飒飒秋风卷起沙瀑,苍苍茫茫的沙雾笼罩江洲。
黄云漫天,暮色苍莽,江中白水扬起寒流。
心中恻怆之情油然而生,泪水如涌泉潺湲不尽。
山里蘅草兰花已经萧瑟凋零,为此长叹不已,令人哀愁不尽。

注释

餐霞:指不入仕且与世俗不合之人。
散发,乱发纷披。
朔雁句:朔,刘本、朱本俱作胡。
雁,敦煌残卷作鸿。
海裔,海边。
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
”句亦含悲。
飒(sà)飒风卷沙,茫茫雾萦(yíng)洲。
潺湲:《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
”王逸注:“潺湲,流貌 。

蘅兰句:蘅,杜蘅。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并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首句“餐霞卧旧壑”将诗人的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散发谢远游”则透露了诗人不再追求外在世界的喧嚣,而是选择归隐山林之中。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中,山蝉鸣叫于枯桑之上,使诗人意识到时节的变迁,这里的“始复知天秋”表明了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悟。

接下来的“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则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远处的大雁与诗人告别,而越地的燕子也在江边的楼阁中与诗人道了别,这些都是对遥远朋友的思念和不舍。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通过风卷沙土、雾气笼罩山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使人感到秋天的凉意与孤独感。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则是对景色的描写,黄昏时分的云彩和河水中的寒流,都在强调秋日的冷清与淡远。

诗尾两句“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哀与不尽的泪水,这种情感是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深处的思念交织而成。

最后,“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中的蘅兰(一种草本植物)在秋风中摇曳,引发了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一种抒情。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精美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出一个远离尘世、怀抱秋思的隐逸之士形象。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是背景,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和表达的手段,使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形式: 古风

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

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

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

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江上寄巴东故人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