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春去

春去。何处?雨溟濛,深径莺啼乱红。

二十四番花信风。惺忪。海棠愁正浓。

遥想翠楼天共远。肠欲断。春绪随春换。两相思。

春不知。不知。含情当语谁?

形式: 词牌: 河传

鉴赏

这首《河传·春去》由清代诗人孙鼎臣所作,描绘了春日离去时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开篇“春去。何处?”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春日的离去让人不禁疑惑其归宿。接着“雨溟濛,深径莺啼乱红”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小径幽深、黄莺啼鸣、落花纷飞的画面,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其中,“乱红”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花瓣随风飘散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凄凉感。

“二十四番花信风”引用了古代节气中关于花开的习俗,即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花卉开放,以此来表达春天的流转与自然的循环。此处“惺忪”二字,既形容了春日初醒的朦胧状态,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迷离与恍惚。

“海棠愁正浓”一句将情感聚焦于海棠花上,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棠以愁绪,进一步深化了春去的哀伤情绪。海棠花在春末夏初之际盛开,此时却正值愁浓之时,更显凄美。

“遥想翠楼天共远”则将思绪拉向远方,想象着在遥远的翠楼中,同样有人在思念着自己,这种时空上的距离感,加深了情感的分量。接下来“肠欲断”三字直接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痛苦与不舍,将情感推向高潮。

“春绪随春换”点明了春去之后,一切都会随之改变,包括情感的波动。而“两相思。春不知。不知。含情当语谁?”则表达了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深深挂念,以及面对春去无法言说的复杂心情,最后的“含情当语谁?”更是将这份情感的无处诉说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体而言,《河传·春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离去时的哀愁与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抒情佳作。

收录诗词(35)

孙鼎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湘月.梅花

素琴膝上,悄偎人寒玉,疏影帘际。

渐近春宵三九后,月色便多欢喜。

绿萼分携,蜡书不到,梦里江南水。

绮窗微雪,不知此日开未。

孤负湖上青山,疏枝冷蕊,正东风初试。

鹤病新苏,可耐得、冻石清泉滋味。

词笔粗疏,笛家哀怨,心绪都难寄。

无人林下,一双翠羽飞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湘月.送朱石禅归长沙

岳云如画,记苍莨谷里,曾种丛竹。

老鹤归来,那见我两鬓丝丝新绿。

杜若寒沙,蘼芜晓露,梦断平汀曲。

数重山色,几回写入横幅。

输与一叶归舟,湘湾卅六,漾文波如毂。

雪底孤篷,可记得、前夜同烧银烛?

酒渍青衫,歌翻绛树,别恨连番触。

梅花无语,满林静缀寒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高阳台.旧琴

松月潮声,蕙烟人影,幽兰袅入新词。

流水年芳,缃囊暗换蛛丝。

前身酒病狂中散,论风怀,焦尾方知。

甚吴桐、寸寸冰纹,画壁愁窥。

起来还按湘妃谱,奈神蛟倦舞,锦荐寒欺。

秋老文园,潇潇碧敛梧枝。

春弦只被柔荑误,把几行、金雁差池。

听清商,款款调来,可似年时。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凄凉犯.旧扇

冷萤闪入帘旌暗,梧阶骤雨初歇。

篝香散尽,怀中宛转,旧时圆月。秦鸾影绝。

剩一角、青缯山活。问秋风、今生那日,再与片时热。

密密湘东字,翠墨秋毫,素纨愁滑。

郁金未涴,忆针楼晚凉时节。

容易经年,清梦断、桃笙如雪。

更谁禁枕畔络纬,语切切。

形式: 词牌: 凄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