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山静而清,遇石何不平。
谁能携素琴,为我写此声。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从山中归来,面对自然界的平静与坚韧,产生了对音乐的渴望,希望借由素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出山静而清,遇石何不平”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中宁静清新的环境与外界的不平之事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接着,“谁能携素琴,为我写此声”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希望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和思考。整首诗简洁明快,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不详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呜呜传素恨,渺渺起新愁。
台空凤已去,楚山千顷秋。
有客携笛来,一声山石裂。
老子据胡床,东峰方吐月。
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
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
枯樵生活火,清瀑荐灵芽。
且赏此味永,从渠客未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