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夜坐

初霜涤馀暖,山气何其明。

水痕亦渐收,涧浅流不声。

翔空有鸣雁,肃肃已南征。

人閒易为老,物引诚可惊。

凭窗既危坐,出门复安行。

夜晚村微火,得酒承满觥。

且了读残书,理惬意逾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初霜涤馀暖,山气何其明”描绘了初霜过后,山间空气清新,山气明亮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净化。接着,“水痕亦渐收,涧浅流不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清冷,水痕的减少和溪流的无声,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深沉与静谧。

“翔空有鸣雁,肃肃已南征”则引入了雁群南迁的场景,雁的鸣叫和有序飞行,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迁徙的感慨。接下来,“人閒易为老,物引诚可惊”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惊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凭窗既危坐,出门复安行”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窗前思考,又走出户外的情景,展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探索的渴望。“夜晚村微火,得酒承满觥”则通过夜晚村落中微弱的灯火和饮酒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孤独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情感的细腻捕捉。

最后,“且了读残书,理惬意逾平”表达了诗人读书解忧、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以及在阅读中找到的满足和平静,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和自然时的智慧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的能力。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身老

酬应于外久,身老气亦馁。

混沦一区宇,涵澄即渊海。

雅俗诗书迁,炎冷岁节改。

运转大化间,寿者亦何待。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老面

老面见达官,强附终不近。

人之所以然,盖我无令闻。

安富是其时,尊荣本其分。

只合坐茅庐,灰堆埋牛粪。

形式: 古风 押[问]韵

袖手

袖手坐春昼,渊渊古井水。

倦漉渊明巾,姑隐子綦几。

沉冥极颠末,昭彻贵表里。

裕矣得失心,隘哉洗其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枕上

收息卧晓枕,鸦声报天明。

一檐隔市尘,便有嘈杂声。

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

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