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

出处曾无致主功,南阳为守地犹雄。

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贺塞翁。

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

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从前从未有过辅佐君主的功绩,但在南阳担任郡守时仍然威势不凡。
曾经沉醉于过往,连渔夫都感到惭愧,如今对得失有了新的理解,像塞翁一样以乐观态度看待。
在七里河畔归来,已是月挂梢头,百花洲上我的啸声能生出风来。
卧龙乡里人才济济,我希望能加入那逍遥自在的九位长者之列。

注释

曾:从前。
无:没有。
致:辅佐。
主:君主。
功:功绩。
南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南阳。
为守:担任郡守。
地犹雄:威势依旧。
醉醒:沉醉后清醒。
惭渔父:感到惭愧像渔夫。
得失:得与失。
今朝:现在。
贺:祝贺。
塞翁:典故中的人物,比喻处事泰然的人。
七里河:河流名。
归:归来。
带月:月上梢头。
百花洲:虚构的地名或景点。
啸:啸叫。
生风:引发风声。
卧龙乡:可能指诸葛亮的故乡。
贤达:有才德的人。
愿预:希望加入。
逍遥:自由自在。
九老:九位年高德劭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张相公的敬意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首句“出处曾无致主功”暗示了自己并未能实现辅佐君王的大业,但仍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次句“南阳为守地犹雄”以南阳作为典故,表明即使在平凡的职位上,也能展现出英雄的气概。

“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贺塞翁”两句,诗人借渔父的淡泊和塞翁失马的典故,表达对过去得失的反思,以及对现在平静心态的认同。他笑对生活中的起伏,如同塞翁一样看待得失。

“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描绘了宁静而壮丽的景色,诗人寓情于景,流露出超脱世俗的追求。最后,“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表达了对贤达之士的敬仰,并希望自己能融入这样的贤人雅士群体,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自省,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范仲淹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格。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依韵酬池州钱绮翁

天涯彼此勿冲冲,内乐何须位更崇。

白发监州身各健,青山绕郭景多同。

日高窗外眠方起,月到樽前宴未终。

况在江南佳丽地,重阳犹见牡丹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

南豳日日接英标,公外追随岂待招。

恶劝酒时图共醉,痛赢棋处肯相饶。

一抛言笑如何遣,频得音书似不遥。

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徇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骛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宴坐黄堂愧无限,陇头元是带经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二)松

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

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