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纸鸢》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对纸鸢这一传统玩具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社会与个人成长的深刻寓意。
首联“造化新归掌握中,鸢飞且策蔡伦功”开篇即以“造化”点明自然规律,将纸鸢的飞翔视为自然法则的体现,同时赞扬了蔡伦的造纸术,为纸鸢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里不仅赞美了蔡伦的贡献,也暗含了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
颔联“青霄直捧尧天日,碧落高翔舜世风”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纸鸢比作直冲云霄的鸟儿,它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仿佛是向着理想和光明的追求。这里“尧天日”、“舜世风”分别代表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与良好的风气,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
颈联“线索休嫌牵系累,羽毛真赖剪裁工”则从纸鸢的制作过程入手,指出虽然有线绳的束缚,但正是这线绳让纸鸢得以飞翔;羽毛的精心剪裁,使得纸鸢能够轻盈地在空中舞动。这里既是对纸鸢制作工艺的赞美,也是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约束与引导的思考,暗示了成长过程中必要的规则与指导的重要性。
尾联“春来里巷浑无事,乐意群看五尺童”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巷间孩童欢笑的场景,通过孩子们观看纸鸢飞行的快乐,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纯真。这里不仅体现了儿童的天性与快乐,也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纸鸢这一载体,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社会与个人成长的主题,表达了对科技进步、理想社会以及儿童纯真快乐生活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