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寄德甫(其三)

明月照我床,清风感重闱。

遗书发怀袖,彷佛见容辉。

古欢匪自今,游子当何依。

千秋一高唱,岂独知音稀。

莫言苦行役,极宴不如归。

努力两黄鹂,为尔故乡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古意寄德甫(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月光、清风、遗书等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首句“明月照我床”,以明月的光辉映照在诗人的床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独自一人,远离家乡的情境。接着,“清风感重闱”一句,清风似乎触动了诗人的心扉,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思乡的情绪。

“遗书发怀袖,彷佛见容辉”中,“遗书”指的是朋友留下的信件或物品,通过这些物件,诗人仿佛能感受到朋友的面容和温暖,这种情感的传递,加深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古欢匪自今,游子当何依”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作为游子在外漂泊时的迷茫与无助。这句诗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的游子心境相结合,增加了诗歌的共鸣性。

“千秋一高唱,岂独知音稀”表明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即使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找到一位知音也实属难得,强调了友情的宝贵与珍贵。

最后,“莫言苦行役,极宴不如归”劝慰友人不必过于忧虑旅途的劳顿,即便是最豪华的盛宴也无法替代回家的喜悦。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渴望,以及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努力两黄鹂,为尔故乡飞”以黄鹂鸟为喻,表达诗人希望像黄鹂鸟一样,努力飞翔回到自己的故乡,与友人团聚,共同享受家的温馨与快乐。这一结尾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蕴含着对友情与亲情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与家庭温暖的渴望与追求。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赠德甫

豫章生庭中,结根西山隈。

江流一荡潏,悲风千里来。

丝萝谢依托,冰雪抱崔嵬。

非不曼且硕,时无柏梁灾。

截为玉女瑟,绝胜龙门材。

展我清商曲,弹作临高台。

洪厓颔颐坐,五凤郁徘徊。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灌甫东陂宴

王孙古城隅,东陂托偃仰。

回薄始蓊杂,高台忽峻敞。

风波一以交,沦漪恣遐放。

列雉翳中流,返照幕鱼网。

曲磴盘层阴,清房殷清响。

并逸金谷韵,兼诣濮阳赏。

恢台戒隆曦,披发命吾党。

美酒涤烦嚣,泠言发神爽。

至今河朔人,垂声得倜傥。

直置病游梁,为心任独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送靳颍州子鲁

华阳馆前桑叶飞,荆轲台上送将归。

为言击筑悲歌者,当时酒人今是非。

太守褰帷蓟北来,燕山忽断楚天开。

郡中晓月雩娄出,雾里秋涛桐柏回。

黄金玺书发明光,东走颍州西豫章。

君家兄弟二千石,承恩不数尚书郎。

朱轓双出领专城,五马踟蹰五马行。

汉主乘春徵计吏,小冯何让大冯名。

形式: 古风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尔昔红颜客蓟门,献书不报哀王孙。

一朝致身青云里,座上还开北海樽。

余亦题诗郭隗台,燕山秋色对衔杯。

论交共惜黄金尽,此处空悲骏马来。

可怜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

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颂以还十九首。

才子新传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贤。

那堪西署为郎者,多病离居卧日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