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边报四首(其三)

玉帛朝驰盟暮寒,覆车胡不鉴燕山。

未闻一范出乘塞,忽报六符来叩关。

孙氏已凭江立国,孔融误以许为寰。

洛花岁岁无消息,极目芦洲更蓼湾。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清晨带着盟约的玉帛前往,夜晚却感受到寒冷的威胁,覆车之鉴难道忘了燕山的教训。
从未听说范阳有人出兵边塞,忽然传来六面符节敲击关门的消息。
孙权已经在长江边建立了国家,而孔融误以为许昌才是世界的中心。
洛阳的花讯年年没有音信,远望芦洲和蓼湾,一片寂寥无边。

注释

玉帛:象征和平的礼物。
盟:盟约。
暮寒:傍晚的寒冷。
覆车:前车之鉴,失败的教训。
燕山:历史上的边防要地。
一范:指范阳人,可能暗指某位将领。
乘塞:出兵边塞。
六符:古代传达命令的六面符节。
叩关:敲击城门,请求入关。
孙氏:指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江立国:在长江边建立国家。
许:许昌,东汉末年曹操的势力范围。
寰:世界,全境。
洛花:洛阳的花卉,可能指代洛阳的繁华。
无消息:没有消息,消失不见。
芦洲:长满芦苇的水边之地。
蓼湾:蓼草丛生的湾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事的诗,充满了对远方边疆战乱的忧虑和对消息传递的渴望。从“玉帛朝驰盟暮寒”可以感受到战争的紧迫气氛,以及士兵们在严寒中奔波的艰辛。而“覆车胡不鉴燕山”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边塞战事的关切与忧虑,担心国土安全。

“未闻一范出乘塞,忽报六符来叩关”透露出战争的紧急和突发性,一方面是期待着英雄人物的出现解救危局,另一方面又传来了敌军进攻的消息,反映了边疆的不稳定与紧张。

“孙氏已凭江立国,孔融误以许为寰”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分裂、领土丧失的忧虑和无奈。而最后两句“洛花岁岁无消息,极目芦洲更蓼湾”,通过对洛阳春天美景的描绘,却无法得到边疆的任何信息,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战事的关心与牵挂,以及对消息传递的渴望和不易。

整首诗通过战争、国土安全、历史事件等元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又闻边报四首(其二)

八骏西游造父骖,六飞草草幸东南。

故宫久叹生禾黍,急驿毋烦贡荔柑。

自古庙谟劳圣虑,即今军事有人参。

行宫一穗祥云起,应解三边黑祲酣。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又闻边报四首(其一)

篱援萧疏堂奥寒,西从蜀岭北淮山。

少狂曾似身摩垒,衰暮今无力拓关。

烽火终年烦斥堠,车书何日混舆寰。

采飞冗惰楼船敝,谁为朝家备海湾。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又真止堂一首

作堂肯以止为名,出处遥知讲已精。

纵使胸中横绿野,未应度外置苍生。

波颓公独能山立,漏尽人方喜夜行。

千载英雄须冷笑,孔明回首学渊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又得湖字

帝赐先生一曲湖,画船领客汎菰蒲。

覆茅亭子寻犹远,隔柳人家看似无。

渴嗜瀑泉频遣汲,醉行钓岸屡嗔扶。

假令不立功名死,史笔须编入酒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