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题钱明仲汲古堂”为题,由宋代诗人陈梦庚所作。诗中描绘了汲古堂主人对学问的追求与执着,以及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首句“自一而三散万殊”,开篇即点明了学问的起源与多样性,从单一出发,逐渐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知识体系。接着,“学惟定力是功夫”,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定力的重要性,只有内心坚定,方能在学问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十分谨处持槃水,万理紬来似辘轳”,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学习方法与态度。通过持盘水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学习时的专注与细致;而将万理比作绕轴的辘轳,生动地展现了探索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入性。
“痴叔床空唯易在,濂溪阁冷有图无”,这里运用了典故,以“痴叔”和“濂溪阁”象征对学问的追求与坚守。即使环境清冷,内心却充满了对易经的理解与对周敦颐(濂溪先生)思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学问的深厚情感与敬仰。
最后,“希天穷到渊渊地,子肯闲来拥地炉”,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学问至高境界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闲适,如同在寒冷之地拥有一炉温暖,既能抵御外界的严寒,又能保持内心的炽热与激情。
整首诗通过对汲古堂主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学问之路上的不懈追求与独特见解,同时也传递了对传统学问的尊重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