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应符母舅为国捐躯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诗中以“成仁取义”开篇,点明了文应符母舅的行为动机和精神境界,即为了国家和正义不惜牺牲个人生命。接着,“两代忠魂百代香”一句,既是对文应符母舅及其家族忠诚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其高尚品德将被后世铭记的预言。
“留发未须钉挂脑,裹尸唯见血沾裳”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文应符母舅在临终前的场景,强调其坚守信仰直至最后一刻的决心与勇气。这里的“留发”可能暗指其坚持汉族传统,而“钉挂脑”则可能象征着某种痛苦或牺牲,但最终他并未选择这种形式的牺牲。“裹尸”与“血沾裳”则直接描述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以及文应符母舅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情景。
“东林道学传儿尽,阁老身家共国亡”两句,进一步赞扬了文应符母舅不仅在行动上为国捐躯,而且其家族的道德风尚和学问传承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走向了灭亡。这体现了对文应符母舅家族整体精神风貌的高度评价。
最后,“泉下若知桑海事,也应同往叩穹苍”表达了对文应符母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理解并认同其生前行为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敬仰之情。通过这样的诗句,诗人不仅纪念了文应符母舅的英勇事迹,也传递了对忠诚、牺牲和家族荣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