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芦翡翠图

苇花散紫秋塘坳,鱼虎窥鱼坐苇梢。

水清鱼见容易捕,馋心未足愁日暮。

鱼恣食,身不肥,虚负娟娟好毛衣。宁不为,鸾凤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芦苇塘边钓鱼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首先,“苇花散紫秋塘坳”,开篇即以“紫”色渲染出秋天的氛围,紫色的苇花在塘边轻轻飘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景象。这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接着,“鱼虎窥鱼坐苇梢”,通过“窥”和“坐”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鱼儿和虎(可能象征着潜在的威胁)在苇梢上静静等待、观察的状态。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隐含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法则。

“水清鱼见容易捕,馋心未足愁日暮。”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它们对食物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忧虑。鱼儿虽能轻易觅食,但面对日暮的来临,它们的饥饿感并未得到满足,这种矛盾的心情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鱼恣食,身不肥,虚负娟娟好毛衣。”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鱼儿虽然饱食,但身体并未因此而变得肥硕,反而辜负了它们那美丽而精致的毛衣。这种比喻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社会中某些现象的隐喻,引人深思。

最后,“宁不为,鸾凤悲。”这句话以鸾凤(传说中的神鸟)的悲伤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那些未能实现自身价值或理想的人或物的同情。鸾凤的悲伤不仅是对鱼儿的惋惜,也是对所有未能达到自己目标的生灵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状态和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71)

魏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定海作

江水逼城流,城当大海头。

浦云长入市,风物早成秋。

日出山如染,潮来地欲浮。

扁舟一相过,浩兴不徒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滦州太守薛有年城南别墅春游用唐人春晚山庄韵

竹树漫成邻,名家庄上春。

客今移画舫,主近脱青纶。

络户乱藤密,巢堂飞燕频。

琴尊当此地,栖息百年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舟中遣兴与随行黄吉温继辈

篷底看书莫,登舻散寂寥。

沙头催纤仆,山下问归樵。

朽木粲如火,啼禽声若猫。

古人观物趣,多向静中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秋日饮石城黄义官浚清楼上乃子岳弹琴醉后因索诗走笔

凉雨过城隈,楼头对酒杯。

溪连琴操响,山作画屏开。

白发情何系,黄花景自来。

题诗乘醉兴,宁待主翁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