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九)

胡生挟策行千里,足茧衣穿不肯回。

斯道要为终古计,丈夫宁避俗人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九)》。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胡生的人物,他手执书卷,不畏艰难地行走千里,即便脚底的鞋子磨破,衣衫穿烂,也未曾回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坚守正道的执着追求。

“胡生挟策行千里,足茧衣穿不肯回。”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胡生的形象。他手持竹简,即古代的书籍,不辞辛劳地跋涉远途,即使双脚因长时间行走而长满老茧,衣物也已破旧不堪,但他依然坚持前行,毫不退缩。这不仅展现了胡生个人的毅力和决心,也寓意着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定追求。

“斯道要为终古计,丈夫宁避俗人猜。”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胡生行动背后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所遵循的道路是长远且重要的考虑,作为有志之士,不应畏惧世俗的眼光和非议。这里表达了对真理和正义的坚守,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胡生的行为,传达了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方孝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十)

江山万里无黄耳,雨露三年忆紫荆。

日暮出门闻雁过,忍听云畔索群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十一)

一念无为付道耕,百邪还听敛心兵。

本原能与天同体,三代功名始可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十二)

浩荡乾坤烂熳春,天将乐意付穷人。

迥无臭味堪誇世,纵有争心岂解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十三)

乌石冈头白苧衣,几回醉伴夕阳归。

山中兄弟遥相忆,未必天心与我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