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师宫有怀张真人及吴闲闲二首(其二)

昔有闲闲翁,名重霄汉间。

时同太乙子,林下共烧丹。

丹成跨黄鹤,一去不复还。

丰碑刻遗像,癯然辟谷颜。

年深谁复识,剥落莓苔斑。

我来喜瞻睹,不觉兴长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闲闲翁”的人物,他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太乙子一同在山林中炼丹。丹药炼成后,闲闲翁骑着黄鹤离去,从此不再归来。他的形象被刻在丰碑上,保持着清瘦而禁食的容颜。岁月流逝,碑文逐渐剥落,长满青苔,人们已难以辨认。然而,当诗人来到这里,不禁为这位传说中的高人感到欣喜和感慨,心中涌起长长的叹息。此诗通过描述闲闲翁的传奇故事,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岳庙

岱宗毓神灵,千古奠齐鲁。

层城列飞观,宝殿敞弘宇。

银榜耀绿楹,金支辉析羽。

五岳神独尊,威灵著千古。

黔黎被仁泽,感戴犹父母。

前朝崇礼秩,碑碣纷莫数。

文辞日星垂,字体鸾凤翥。

奇迹世所希,孰不争快睹。

予时北京来,炎炎值秋暑。

沐芳肃冠佩,祇谒暂容与。

松桧起凉飔,薜荔含宿雨。

遥瞻天门高,临风久延伫。

形式: 古风

谒孔林

尼父家陬乡,设教在洙泗。

从游三千人,速肖七十二。

夫何大圣人,有德而无位。

名非著一时,道实重万世。

幽幽鲁城北,高冢蟠厚地。

诸徒服心丧,三载庐墓次。

贤哉端木公,舍守凡六祀。

鲁人往从居,厥众犹栉比。

因名曰孔里,岁常供祭祀。

后来诸儒宗,讲礼亦弗替。

过鲁祀太牢,实始汉高帝。

峨峨马鬣封,阅历几千岁。

子孙来陪葬,昭穆分次第。

墓碑列低昂,丛木阴蔽亏。

森森尽桥梓,郁郁总松桧。

奇树多如云,惟楷时所贵。

乌鸟不敢栖,虎兕远潜避。

荆棘不敢生,芝草挺灵异。

仰惟尼父圣,德与天地配。

福泽何绵绵,封爵逮华裔。

昔读东游记,久矣思一至。

今幸经鲁城,瞻拜增仰企。

因过思堂前,感慨发长喟。

形式: 古风

正月十五晚在济宁发舟至开河驿偶成

扁舟溯长河,淡淡暝烟生。

野水渺无际,凫雁泛春声。

须臾华月上,川光生夜明。

摇摇泛星采,万顷玻璃平。

如坐玉壶中,毛发亦含清。

旷景与心合,孰识此时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正月十九日至北京即事偶成八首(其一)

圣皇绍丕基,抚运膺天眷。

日月垂光华,河山悉安奠。

玉帛来万方,衣冠萃群彦。

同风旷千古,六合今畿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