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侠客行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侠客经鸿都门出城,当时天空正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这一片阴暗之中。
身上的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剑上还沾染着仇敌微红的馀血。
胯下的飞马频频地发出惊叫,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注释

鸿都门:东汉洛阳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
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整座城楼。
“宝剑”句:言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
惊:《乐府诗集》作“嘶”。
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及陵邑。
汉文帝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村,汉霸陵城在灞桥区谢王庄附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侠客夜行的景象。"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一句,设定了背景:在一个阴霾的夜晚,侠客准备离开一个被阴云笼罩的城市。这不仅营造出一种神秘氛围,也反映了侠客内心的复杂情感。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中的“宝剑”象征着侠客的武力和正义,同时“黯如水”暗示了一种沉静而深邃的力量,而“微红湿馀血”则透露出一场刚刚发生的战斗或冲突,显示了诗人对细节刻画的功力。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这两句,则描绘出了侠客在深夜中骑着白马行走的情景。白马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速度和自由,而“夜频嘶”则传达了一种急迫感或孤独感。“三更霸陵雪”中的“三更”指的是夜晚的第三个时辰,即我们现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表明时间已经很晚了,而“霸陵雪”则增加了一份凄美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行动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位侠客在寒冷夜晚中的孤独行走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温庭筠精湛的艺术造诣和他对于侠客精神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江南曲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

轧轧摇浆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沈。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不作浮萍生,宁为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

妾住金陵浦,门前朱雀航。

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

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

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形式: 乐府曲辞

西陵道士茶歌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形式: 古风

达摩支曲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形式: 古风

阳春曲

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晖阁。

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著罗幕。

曲阑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

厩马何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