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
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
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
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官舍依江之景。"滩声人惯闻"表明这声音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既是自然之声,也融入了人的生活之中。而"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则是对那份宁静与动荡的双重写照。水面如烟,映衬出清晰的月亮,而山中的火光在夜晚燃烧,点缀着天际的云朵。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寻觅方士(指道士或隐者)的愿望,但却无心留恋于官场之中。"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则透露出诗人对远离亲友和故土的思念与不安,这份情感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中得到了体现。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以及对于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万里来又去,三湘东复西。
别多人换鬓,行远马穿蹄。
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
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子夜雪华馀,卿家月影初。
酒香薰枕席,炉气煖轩除。
晚岁宦情薄,行军欢宴疏。
相逢剩取醉,身外尽空虚。
忽闻骢马至,喜见故人来。
欲语多时别,先愁计日回。
山河宜晚眺,云雾待君开。
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
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
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微。
平明端笏陪鹓列,薄暮垂鞭信马归。
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岩下偃荆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