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策所作的偈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著意忘怀"与"掘地深埋"暗示了刻意追求的心境和对世俗观念的舍弃,如同深入挖掘,试图抛却执念。"空洞无象,髑髅妄想"则揭示了佛教中空无一物、去除妄念的理念,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应如骷髅般空灵,去除一切虚幻的幻想。
"譬如两镜相照,中间早已立象"运用比喻,说明即使两个镜子反射彼此,它们之间的空间并未真正增加任何实体,同样道理,人心中的自我观照也是如此,不应被表象迷惑。"直饶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烧炭北山红"进一步强调自然界的流转不息,即使涧水东西流,山色南北变,人生的执着与欲望也应该像这些自然现象一样,随缘而动,不执着于固定的形式或结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引导读者体悟到禅宗关于放下、空性与随缘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