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梨花

寒食北园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

清香每向风外得,秀艳应难月中见。

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茜。

黄鹂紫燕莫过从,时有一声拖白练。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寒食时节北园春意浓,梨花如雪满枝头盛开。
清新的香气常在风中飘散,美丽的花朵月光下难以显现。
我厌倦了桃李的艳丽妖娆,感谢松竹的翠绿相伴。
黄鹂紫燕勿要来打扰,偶尔只听见一声白练般的鸣叫。

注释

寒食:古代节日,清明前一两天,禁烟火吃冷食。
北园:北方的园林或庭院。
春已深:春天已经很深了,指春天接近尾声。
梨花:白色花瓣的梨树花。
雪围遍:像雪一样包围。
清香:清淡的香气。
风外:风的外面,指远处或开放的地方。
秀艳:美丽而娇艳。
月中见:在月光下看到。
桃李:泛指桃花和李花,象征艳丽。
妖冶:过分艳丽或妖娆。
松篁: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高洁。
葱茜:青翠繁茂的样子。
黄鹂:鸟名,颜色鲜艳。
紫燕:紫色的燕子,这里可能指燕子的一种。
莫过从:不要过来打扰。
白练:白色的丝绸,形容声音清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食节气的北园春景,通过对梨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寒食北园春已深”一句,设定了时令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气,此时正值春季,但气候尚未转暖。北园,即北方的花园,或许是皇家园囿,春色已深,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但由于天气回暖不均,花开得较为迟缓。

“梨花满枝雪围遍”中的“梨花”,指的是梨树上的白色花朵,而“雪围遍”则是形容这些花朵犹如雪花一般纯洁、繁密。这两句诗通过将梨花比喻成雪,增添了一份清冷与高洁。

接下来的“清香每向风外得,秀艳应难月中见”,则从另一个角度赞美了这些梨花。它们的清香随着风飘散而更加迷人,但这种秀丽却不容易在明亮的月光之下被赏识到。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内在美好难以外露的感慨。

“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茜”一节,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梨花之美。诗人感叹自己对那些鲜艳夺目的桃花和李花感到厌倦,因为它们过于抢眼,而对那些默默守护的松树篁竹则心存感激。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浮华,追求内在宁静与自然之美的情怀。

最后,“黄鹂紫燕莫过从,时有一声拖白练”,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飞鸟。黄鹂和紫燕是春天常见的鸟类,它们偶尔传来的叫声,如同拖着长长的白练(丝线)一般细腻而优雅。这两句通过对听觉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独到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审美态度。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北禅龙井

城北神龙去几年,近日人言归旧止。

澄潭沈沈不可近,百步之外毛骨起。

今年兴元辄愆雨,众恳问龙求滴水。

香烟才上云满空,一夜滂沱遍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可笑口号(其一)

可笑庭前小儿女,栽盆贮水种浮萍。

不知何处闻人说,一夜一根生七茎。

形式: 七言绝句

史少讷见许江豚未得以诗戏

霜重水落岸有冰,江豚乘寒弄晴日。

摇波拍浪乍群起,尾厚喙长鬐鬣赤。

鱼人清晓横巨舟,一举大网凡数头。

想君盘箸已厌足,何不略遣来陵州。

形式: 古风

对酒

朝廷皦如日,区宇清若水。

殊方文教达,微品德泽被。

伊人复何幸,遇此栗陆氏。

茫然大虚内,蒸郁尽和气。

真风浃敦俗,无所容一伪。

唯宜对樽酒,酣饮乐无事。

人间此昭世,得偶须自贵。

无为名所劳,区区取愚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