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常熟县

望齐门北水潆洄,信宿扁舟荡桨来。

乌目山高临雉堞,桃源涧仄逼城隈。

多情幽鸟迎人语,无数闲花傍路开。

好景赏心难自遣,不妨携杖更登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过常熟县时所见之景,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卷。首句“望齐门北水潆洄”便将读者引入了一片水波荡漾的景象之中,齐门北的水域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美。接着,“信宿扁舟荡桨来”,诗人乘坐的小船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与这水乡的宁静融为一体。

“乌目山高临雉堞,桃源涧仄逼城隈”两句,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溪涧。乌目山巍峨挺立,其峰峦直插云霄,仿佛与城墙上的雉堞遥相呼应;而桃源涧则狭窄曲折,紧贴着城墙,水声潺潺,别有一番幽静之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历史与人文的联想,让人不禁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多情幽鸟迎人语,无数闲花傍路开”则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在这样的山水之间,鸟儿似乎对诗人的到来充满了好奇与欢迎,它们或飞或鸣,仿佛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客人的热情。而路边的花朵也不甘寂寞,竞相开放,为这旅途增添了几分色彩与生机。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

最后,“好景赏心难自遣,不妨携杖更登台”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内心难以平静的心情。他决定不急于离去,而是选择携带手杖,再次登上高台,以便更好地欣赏这如画的景色。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与不舍,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展现出他在自然美景面前的豁达与从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与情感。

收录诗词(15)

王鸿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石山房

又作西城半日留,短筇筋力试山游。

爱随云气穿仙掌,笑插花枝上佛头。

三面城根三面水,一层树杪一层楼。

人情那得能知足,好景多贪极目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虞山北麓至破山寺

山郭晴光照翠筠,依然破戒省前身。

风凉更为传清梵,山好犹应识故人。

壑谷盘回都是路,草花幽寂自长春。

共师会到无言处,却信人间幻是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泛舟尚湖

晴湖似镜平,泼眼绿波明。

鱼队行堪数,凫雏近不惊。

棹移菱叶乱,风静布帆轻。

更喜山光好,周遭最有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城西秋望

井梧庭竹已秋风,唯有登临兴未穷。

高阁三层烟树里,青山半角夕阳中。

一行雁齿斜城界,万井鱼鳞碧瓦丛。

眼力微茫天地阔,两湖如镜漾晴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