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汝家有子兰,诗体能入选。
尔后岛可辈,往往以律变。
选律固无择,语意忌庸浅。
大音尚和平,至味贵悠远。
归欤事斯语,妙理千万变。
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艾性夫的作品,名为《答释子问诗法》。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以诗歌形式讨论诗学思想的作品。
“汝家有子兰,诗体能入选。”开篇即点明诗人家庭中有人才子兰,其诗作已经能够被选录。这不仅是在赞美诗人的家庭,更是对诗人的肯定。
“尔后岛可辈,往往以律变。”这里的“岛”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文学社团或文人聚集之地,而“辈”则意味着一代的文人。诗人提到这些文人的作品常用律体进行创作,并且能够变化多端。
“选律固无择,语意忌庸浅。”这两句强调在选择律诗时不能随便,而是要精挑细选,因为好的律诗应当具有深远的意境和非凡的语言表达,不应流于浅薄。
“大音尚和平,至味贵悠远。”这里的大音指的是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和平”则意味着这种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和谐而宁静的。至于“至味”,则是形容诗歌深处的美好之处,而“悠远”更强调了这种美好的持久性。
“归欤事斯语,妙理千万变。”这两句表达的是文学创作中回归到生活本身去寻找语言和灵感,以及通过这些语言展现出无限的哲理与变化。
最后,“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这里诗人提到了欧阳修对古代九位高僧的赞美,但现在已经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接着“退之”应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他拟议要去拜访位于红楼院的某个地方。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文学盛世和诗人的怀念,以及自己想要追随他们步伐,继续文学创作的决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也流露出对古代文坛巨匠的敬仰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追求诗歌的完美,更在精神层面上追求深邃和持久的美学价值。
不详
山翁手持青石骨,疑是元宾瘗中物。
支床捣练应不然,中裂何由半存没。
冰池既决不可堤,镜面已破那能规。
达人不必顾堕甑,好事大率逢轰碑。
寒蝉饱饮供晓滴,尽了山中病磨墨。
太和磔裂三千年,何处人间有完璧。
淮川锁支祁,民免其鱼苦。
谁谓旌阳翁,功可配神禹。
小试青蛇锋,横绝长蛟膂。
聚彼数州铁,铸此千尺柱。
沉江压馀妖,妥首敢掀舞。
波涛永息民按堵,只恐人间有周处。
老牧鞭群羝,长鸣度荒圃。
眈眈黄于菟,怒攫连四五。
弱肉强之食,兹事由来古。
天地果好生,生羊勿生虎。
中园植佳橘,插棘为储胥。
橘根阳未萌,棘枝已扶疏。
终年高且深,势盛凌橘孤。
岂以雨露偏,良由习性殊。
非类不可依,橘其防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