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

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登上讲坛一天就超越众人,面对紧张局势想起蒯通的智谋。
既能施展才能又能执行惩罚,但谁能料到你的结局会像萧公般遗憾。

注释

登坛:登上讲坛,比喻取得显赫地位。
冠群雄:超越众人,成为领袖。
钟室:形容紧张或慌乱的气氛。
仓皇:慌张、惊慌失措。
念蒯通:想起蒯通,古代智者,此处指寻求对策。
能用能诛:既有用人之才又有执法之能。
计策:策略或计划。
嗟君:感叹你,对某人的惋惜。
终自愧:最终感到惭愧。
萧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有类似经历的人物,此处表示遗憾的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创作的,题目为《韩信》,诗中表现了对古代名将韩信的赞美和同情。全诗仅四句,却极富深意,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出韩信的英勇与悲剧。

“登坛一日冠群雄”,此句描绘韩信在短时间内便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超越了众多英雄。这里的“登坛”指的是古代将领登上战场或军事会议的地方,“冠群雄”则是比喻他成就非凡,超过了许多勇猛的人物。

“钟室仓皇念蒯通”,这句诗表达了韩信被刘邦所疑忌,遭到不公待遇的悲惨情境。古代将领有时会在钟室中议事,“仓皇”形容局势紧张,“念蒯通”则是指韩信怀念历史上的忠臣蒯通,这暗示了他对忠诚与忠心的渴望和无奈。

“能用能诛谁计策”,这句强调韩信才能出众,既能用于战场上也能在朝堂之上施展才智,但最终仍被刘邦所害。这里的“谁计策”意味着即便是有谋略的人,也难逃韩信的命运。

“嗟君终自愧萧公”,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对韩信遭遇的哀叹和悲悯,认为他最终仍感到自责与遗憾。萧何是西汉初年著名的谋士,被视为理想的政治家,而这里将其与韩信相提并论,是在强调韩信即便在被害后,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手法,展现了古代名将韩信的英勇、悲剧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复杂地位。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韩信祠

千金一饭恩犹报,南面称孤岂遽忘。

何待陈侯乃中起,不思萧相在咸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感春三首(其一)

日长残雪滴高檐,院静人閒风度帘。

可是岁华随日好,故应愁恨逐春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感春三首(其三)

梅梢柳眼弄春娇,云暖南山腊雪消。

近郭樵渔成野市,远村箫鼓隔溪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感春三首(其二)

冰消水面波光动,日暖树梢花意归。

世上繁华随日好,却应春浅胜芳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