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书籍的珍视和学习生活的悠闲自得。"老懒尤于笔砚疏,难陪骑省赋闲居"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工具的细心维护,以及不愿随波逐流、更倾向于安静的生活态度。
"去周柱下谁为史,传邺侯家尚有书"则是说历史记录者已逝,而邺侯家族中仍保留着古籍,这表明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于知识传承的关注。
"台馈不烦公粟肉,户租难办客车鱼"反映了诗人不愿意参与繁琐的官府事务,也不希望被世俗的杂事所困扰。这里的“台馈”指的是官府的供奉,“户租”则是对百姓征收的税赋,通过“公粟肉”和“客车鱼”,诗人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侧旁万一邻堪买,便拟诛茅近太初"则可能是在说邻居偶尔来访,或是准备去一个古老的地方进行学习,这里“诛茅”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之地,而“太初”则可能代表远古时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探求和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他珍视书籍,对安静生活有着浓厚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尊重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