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十七岁时的青春记忆。"十七龄来聚沫馀",开篇即以“十七岁”点出女子的年龄,"聚沫馀"则暗示了青春时光的短暂与美好,如同水中的泡沫,虽美却易逝。"芙蓉城冷待爰居",将女子比作冷寂的芙蓉城,等待着爱人到来,形象地表达了少女对爱情的憧憬与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臂文朱缕他年识,祗恐天都署掌书",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臂文朱缕"指的是女子手臂上的红色纹身,预示着她未来的命运或所爱之人。"他年识"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这段感情的珍视。"祗恐天都署掌书"则可能暗含着对命运的担忧,担心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或是担心这段感情最终无法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女子对青春、爱情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充满了哀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