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阁学挽诗三首(其一)

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

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

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众人推崇年长有德的贤者,他稳如山岳能镇定一切浮躁。
晚年他晋升为亲近侍臣,再次在殿南州任职。
他不愿分掌铜虎符印,期待着以白玉鸠杖辅政。
为何他回归不久就已仙逝,消失得如此难以挽留。

注释

物望:众人的期望和声望。
耆哲:年高德劭的贤者。
岿然:稳固不动的样子。
镇浮:稳定动荡的局面。
莫年:晚年。
近侍:亲近的侍臣。
再起:再次起用。
殿南州:宫殿南边的地区,可能指朝廷。
铜虎:古代象征权力的铜制虎符。
玉鸠:白玉制成的鸠杖,象征尊贵和智慧。
胡然:为何突然。
归未久:回归不久。
仙去:去世(古人常称仙逝)。
杳难留:消失得无影无踪,难以挽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炎所作,属于挽诗(悼念逝者之作),体现了诗人对于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思。从内容来看,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逝者的不舍与怀念。

首句“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运用了古代圣人或贤者的形象,借以赞美逝者之德行高尚,可以像山岳一样稳固地支撑起世间的浮华。

接着,“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地位和尊贵的记忆,以及希望逝者的精神再次在世间有所体现,给予人们指引。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不愿像普通人那样受制于物欲,而是希望能与逝者一道,执掌着象征纯洁和智慧的玉鸠。

尾句“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表达了对逝者的不舍之情。诗人感慨万分,觉得时间流转太快,即便是短暂的回忆也变得遥不可及,更加强化了对逝者不能长存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逝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1)

王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晦仲。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 号:双溪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37——1218

相关古诗词

汪直卿相招以病爽约因成拙句并呈子大

一声鶗鴂落红稀,试问春馀几许时。

多谢佳招频卜日,自惭衰朽却愆期。

但能有酒肯留客,莫恨无花空折枝。

邑下老禅无恙否,可同谈笑一开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汪贵之挽诗

洗涤膏粱习,熟熏班马香。

吹竽多炫鬻,韫玉独深藏。

不作山中相,应为地下郎。

一夔家有子,虽没未云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汪秘校携诗并雪月二赋相访次其韵

自从就食寄他州,不到乡关近十秋。

文采谁能如象齿,交游今乃见龙头。

携诗过我情何厚,落笔惊人语不休。

雪月赋成凌二谢,高怀肯述畔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閒居即事(其一)

稍稍开三径,徐徐办一廛。

归来非失计,老去只随缘。

旋蜡登山屐,时操泛月船。

生涯且如此,萧散乐馀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