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虹(其二)美人鞋尖,和越缦师

一捻轻红,恁纤细、不禁捉搦。

还忆得、倒提金缕,珍珠欲滴。

碧笋侵莎刚露颖,红莲出水才胜笔。

认中间、一道蹙金梁,朱丝直。瞒不过,芳苔迹。

遮不住,湘裙隙。任桂柳双绣,纤于黍粒。

窥客蹴开珠箔线,听歌点落雕栏漆。

似藕花、风飐小蜻蜓,依人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上江虹·其二》,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双美人的鞋子,通过对鞋子的精致细节进行生动描绘,展现了女性的娇媚与雅致。

"一捻轻红,恁纤细、不禁捉搦",诗人首先赞美了鞋尖的红色如女子的柔情,轻盈而易碎,仿佛难以把握。接着回忆起美人倒提鞋子时,金线装饰的鞋面仿佛珍珠般晶莹欲滴,形象生动。

"碧笋侵莎刚露颖,红莲出水才胜笔",这里将鞋尖比喻为刚刚破土而出的嫩竹和出水芙蓉,暗示其清新脱俗,胜过任何画笔的描绘。"认中间、一道蹙金梁,朱丝直",进一步描绘了鞋头处精美的装饰线条,如同朱丝般挺直。

诗人接着写到,即使芳草的痕迹、湘裙的缝隙也无法掩盖鞋子的美丽,桂柳交织的绣纹细若米粒,足见工艺之精细。"窥客蹴开珠箔线,听歌点落雕栏漆",通过想象客人欣赏鞋子的专注和歌声在雕栏上回荡,增添了动态感。

最后,"似藕花、风飐小蜻蜓,依人立",以荷花与蜻蜓的自然景象作比,形象地描绘出鞋子静立时的优雅,宛如美人亭亭玉立,引人怜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鞋为载体,赞美了女性的婉约之美,同时也展示了清代末年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其一)吴县中丞视陕学时,酷好毡蜡,艳一石工妻,以访碑故,再宿其家。偶与淇泉述此事,因赋是解

陇上轺轩,江南裙屐,瘦骢闲访青珉。

堕策山邮,小家碧玉窥门。

流莺苦劝东风住,有莲花、玉盏酬春。

论轻柔、弱柳随风,飞鸟依人。

茅檐纸槅香泥笐,祇桃花曾见,崔护来频。

毕竟风流,毡槌亦解温存。

后来开府珠江上,甚兰舟、不载桃根。

到今朝,谁念师师,白发青裙。

形式:

高阳台(其二)南海学使居三原,内嬖如夫人者五,争妍负宠,终日喧啾,学使宛转避之。咏其事寄淇泉

东井移星,北扉占凤,后房多少娉娗。

文战阑时,风流阵里论兵。

蛾眉画了还重画,要容斋、笔下调停。

与梅妃、生小同乡,惯妒华清。

五家队仗风车斗,纵持衡公道,雀燕难平。

夺婿瑶光,居然近在银屏。

影钞小宋蓉城案,妒春寒、半臂争擎。

到今朝、妒妇津头,风浪犹惊。

形式:

高阳台(其三)再咏三山学使挂冠偕隐事,寄淇泉

万古情天,钟情若此,文章官职都休。

桃李关中,忍忘杨柳楼头。

貂蝉不换鸳鸯枕,怕烟眉、两叶横秋。

捧巫山、一段云红,贵甚封侯。

冰衡玉尺关何事,把星轺谢遣,还我温柔。

天上银河,从今不隔牵牛。

头衔别署鸱夷子,载夷光、双泛莲舟。

便相携,归隐仙霞,著甚闲愁。

形式:

上江虹.㤅伯师集中有叠韵四阕,绮情瑶想,销魂黯然,和之如其数(其一)

小楷簪花,闲写遍、砑罗金扇。

偏柳色、青青如此,上楼亲见。

春瘦不禁珠钏重,夜长争得芳衾暖。

甚南邻、遥见北邻花,红墙短。寻笛谱,书钗券。

双鹊喜,单莺怨。隔云屏几曲,离花未远。

螺墨胶轻描黛易,鸾?齿涩梳头懒。

算东风、开到粉蔷薇,无心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