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惠长先生以四十一寿诗见示,和韵祝之(其六)

遁迹棉兰又几秋,一枝栖息自为谋。

挥毫合署中书老,执卷权封小邺侯。

文教覃敷苏岛遍,战云闪烁杞人忧。

风潮阻住来时路,有客栖迟海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棉兰之地的生活境遇与心境。首句“遁迹棉兰又几秋”,点明了人物的隐居生活已持续多年,一个“遁”字,透露出主人公对世俗的避世之意。接着,“一枝栖息自为谋”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独自栖身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独立与自我规划。

“挥毫合署中书老,执卷权封小邺侯”两句,运用典故,将隐士比作古代的官员,通过“合署中书”和“权封小邺侯”的描述,既展现了其才华横溢,也暗含了对古代官场生活的向往与对比。这里的“中书”和“邺侯”都是古代高官的代称,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主人公身份与地位的肯定。

“文教覃敷苏岛遍,战云闪烁杞人忧”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文教覃敷”表明了主人公对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后句“战云闪烁”则反映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忧虑,特别是“杞人忧天”的典故,更增添了诗中的哲理意味,寓意着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最后,“风潮阻住来时路,有客栖迟海尽头”两句,以自然景象收尾,既描绘了主人公身处的环境,也象征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坚守。这里的“风潮”既是实际的自然现象,也是对社会环境的隐喻,而“海尽头”则强化了主人公远离尘嚣、独处一隅的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隐居生活中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追求,既有对个人理想的执着,也有对社会、国家的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与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萧惠长先生以四十一寿诗见示,和韵祝之(其七)

草草劳生休未休,恒河沙数一浮舟!

也知天许为刍狗,不管人随唤马牛。

入世固宜经百练,及身早已定千秋。

衣冠涂炭吾将俛,难得如君意气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萧惠长先生以四十一寿诗见示,和韵祝之(其八)

二月春风渐解寒,停杯酌酒与君欢。

微吟长句牢骚甚,欲作谀词颂祷难!

尘世已无千日酒,神仙那有九还丹?

春台玉灼共和日,革命频频不忍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萧惠长先生以四十一寿诗见示,和韵祝之(其九)

薄宦羊城二十年,此邦文物乐周旋。

他乡又结苔岑谊,永日长牵翰墨缘。

唾手功名成竖子,抽身簪组让时贤。

当筵慷慨歌当哭,我亦怜君且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张杜鹃从军云南(其一)

相逢未几遽分襟,别酒临歧感念深。

迟我十年销壮志,送君千里起雄心。

九门城阙龙初蛰,六诏山川鹤在阴。

藉手有柯资建设,中原破碎到于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