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曾氏所藏历代青微法师像图

素阳真人仙者徒,示我列仙之画图。

霞冠云氅玉雪肤,一一神采浮双矑。

充如天府琳球腴,清如逸世山泽癯。

俨如佩玉当朝趋,矫如跨鹤凌天衢。

周流天地超有无,颜色不动精神俱。

最后幅巾疏眉须,云是真人昔者之所摹。

上穷元始下玄都,一本万派同而殊。

形随粉黑穷锱铢,气与风霆行八区。

我惭生晚堕儒迂,学道不解凌蓬壶。

拟从真人乞灵符,高飞愿逐云中凫。

前有作者邈已踰,欲往从之云何盱。

青城天台西南隅,云日光射金芙蕖。

三十六管吹笙竽,非君和之谁与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曾氏所藏历代青微法师像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仙人形象画卷。诗人首先赞美了画中人物——素阳真人的仙姿,他身着霞冠云氅,肌肤如玉,神采奕奕。接着,诗人运用比喻,形容其气质丰富多样:有的如天府珍宝般丰润,有的如隐士般清逸,有的如朝臣佩玉般庄重,有的如仙鹤般自由飞翔。真人的形象超越了世俗,颜色与精神合一,令人赞叹。

最后,诗人注意到画中还有真人昔时的模样,形神兼备,从元始到玄都,形象各异却又统一。他感叹自己生得太晚,未能亲身体验仙道,希望能向真人求取灵符,追随仙踪。然而,那些已经逝去的前辈令他仰望,不知如何追随。诗的结尾,诗人将视线投向青城、天台的西南隅,那里阳光照耀下的金芙蓉,似乎在召唤着笙竽的乐声,暗示着仙界的和谐与欢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画家对仙人形象的精湛刻画,以及诗人对仙道世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明远杀贼歌

至正壬辰闰三月,寇入庐陵肆猖獗。

城中火炎三日红,街市填尸港流血。

罗君闻之佯负薪,入城遇贼贼不嗔。

潜觇赤帻府中坐,乌合鸟散何踆踆。

归来裂衣揭竿尾,大呼杀贼招邻里。

麾前勇士忽如云,尽夺红幡逐妖子。

满城黑雾昼不开,大酋忽捲宜春来。

前锋出斗白旗合,列阵鼓噪如春雷。

庙前格战势转逼,援兵不来骑围急。

瞑目含创死不僵,犹拥长戈负墙立。

吁嗟罗君真可怜,壮节独在千人先。

骨枯血化功未录,有子食力家无钱。

庐陵忠义古无匹,太史他年有专笔。

纷纷跃马为何人,罗君倡义谁当陈。

形式: 古风

送刘子伟入赣谒参政

拔剑击流水,浮云划中开。

长啸别亲故,悲风从天来。

问之行路谁为此,赵州太守贤孙子。

祖孙杀贼守泸江,父独先驱阵前死。

几年倡义不顾身,一日失援沦风尘。

家乡残荡骨肉散,空作穷途憔悴人。

至今悲愤肝胆裂,梦里惊呼宝刀折。

北风吹火乱山红,却望泸江泪成血。

赵州故人四海同,兵部卓有前贤风。

开筵倒履下奇士,豪杰奔走如游龙。

崆峒十月飞霜露,亦知青眼怜迟暮。

弓骑何时入羽林,勋名自合登天府。

赣江东流十八滩,滩石下激声潺潺。

忠臣孝子有苦志,为报飞书投九关。

形式: 古风

送颜用行归吉水并柬康隐君宗武

文昌进士颜夫子,昔在筠阳最知己。

春风携酒上坊楼,秋雨题诗洞山寺。

当时结交翰墨场,共言意气倾侯王。

岂知风尘各惊散,此地不得同翱翔。

君今只在泸源上,我亦南还窜林莽。

旧交零落海云空,梦里惊呼色悽怆。

往者山寇攻泸源,义门百口今谁存。

况闻亲庭抱永痛,妻子夜哭沙田村。

欲归无家出无仆,两年访我城东屋。

长林春暝风雨交,此日穷居转愁蹙。

柴门苦竹惟鸟啼,流水绕屋生春泥。

苦无一钱沽酒饮,坐据寂寞如枯藜。

鼓笳连江清夜永,短烛孤帷吊形影。

野麦陵陂老雁饥,寒风动竹枯萤冷。

知君豪宕轻黄金,感时亦复忧沈沈。

青云若负壮士志,白日难照愁人心。

谁能短衣事骑射,空遣悲歌泪盈把。

却望文昌从此归,东行定过匡山下。

匡山先生发如丝,十年不出真吾师。

便须晏岁荷短锸,共来山中寻紫芝。

形式: 古风

寄赠刘仲修

我昔东游紫瑶峰,手携仙人九节筇。

天宁讲师好静者,邀坐绝顶看云松。

是时君从槎溪来,石室相逢心眼开。

题诗忽满雪色壁,仙药昼下莲花台。

石桥流水听猿处,绝似天台赤城路。

不见山中王子乔,吹笙自入浮云去。

感君萍蓬无定居,几回寄我云中书。

缄藏怀袖不忍发,愁心炯炯明寒虚。

东南丧乱乘五载,昔者交游竟谁在。

清江碧嶂落日外,修竹啼莺久相待。

往闻亲庭阻归舟,书来可以宽离忧。

官船何日出川口,早晚相迎金凤洲。

凤洲萧条归未得,经年寄食江边宅。

早春舣棹忆曾过,行踏江沙雨中别。

君从二月来南平,我复鼓枻从东征。

城西王郎竹林下,怀我无限沧洲情。

如何相寻不相遇,空使愁心结烟雾。

春风吹尽碧兰花,愁满西轩绿筠树。

昨者临流别远人,忽忆旧游心更亲。

便当买船载歌舞,从尔烂醉江南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