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卞山信至三首(其二)

行云本无心,虚舟但乘流。

主人非逋客,不使芳杜羞。

鸣驺入山谷,黾勉赴所求。

明知廊庙具,岂为猿鹤留。

朝来尺素书,联翩自岩丘。

平安喜筠柏,宁论橘千头。

岂无木石居,吾非若人俦。

既与世同乐,那容不同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卞山信至三首(其二)》。诗中以行云和虚舟为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与世俗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朋友来信的喜悦之情,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首句“行云本无心,虚舟但乘流”描绘了行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虚舟则象征着诗人自己,随波逐流,不受外界束缚。接下来,“主人非逋客,不使芳杜羞”表达了诗人并非逃避现实之人,而是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与不完美。

“鸣驺入山谷,黾勉赴所求”描绘了忙碌与追求的形象,但紧接着的“明知廊庙具,岂为猿鹤留”则表明诗人并不为这些世俗的追求所累,他的内心追求更为高远。诗人深知世间万物皆有其价值,但并不因此而留恋于猿鹤般的隐逸生活。

“朝来尺素书,联翩自岩丘”描述了收到友人来信的喜悦,信件来自远离尘嚣的山岩之丘,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深沉。最后两句“岂无木石居,吾非若人俦。既与世同乐,那容不同忧”表达了诗人虽有隐居之所,但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愿意与世人共享快乐,同时也理解并接纳生活的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卞山信至三首(其三)

往客霅溪上,舒娥几亏盈。

深穷卞山境,胜概不可名。

柴车逐公游,登皋复临清。

夜投阿兰若,松窗待朝明。

济胜剧许掾,评诗陋钟嵘。

灵滋初可抔,龙箨忽已萌。

斯游今几时,坐想飞泉鸣。

尚应几杖间,隐隐金石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叶翰林阅骏图

叶公龙友天下才,当年麒麟天上来。

儒童抱送太一况,下游阊阖观琼台。

高标故自赏神骏,肯使馀恨遗蒿莱。

帝闲食粟几千驷,盛气勃郁驰天街。

稳衔金勒立仗下,俯视冀北皆驽骀。

骊黄不来八龙远,尚有写照埋氛埃。

短屏高障久零落,意象崒嵂求其侪。

收罗绝足共一处,引素便觉风沙开。

伟哉十马尽殊相,神物变化须风雷。

腾骧振迅各有态,岂顾短脰空徘徊。

持缰顿辔者谁子,无复堕泪鸣声哀。

刷燕秣越安足道,会逐衔烛西山颓。

其中一骥屹不动,尾垂青丝蹄卓锥。

安知万里志未已,但见寂寞如寒灰。

龙眠老笔不再得,幻化百亿纷骊騧。

郑生晚出擅图貌,盛名欲与曹韩偕。

肉身飞入九天去,清都楼观金崔嵬。

玉花照夜不论价,想见火齐珊瑚堆。

只今此画已难致,肯戏秃笔沾残煤。

千金市骨意不浅,对此慷慨伤虺尵。

形式: 古风

元夕块坐因用叶翰林去年见寄元夕诗韵写怀(其一)

儿童逐遨戏,先春祷春晴。

心如飘风快,目若冰壶明。

宁为惜日计,所愿佳节并。

老来见纷丽,如乾闼婆城。

流光不可挽,譬彼空中声。

那知节物佳,翛然谢将迎。

幽灯对简编,历历记所更。

斯须闭关卧,鼻息惊雷鸣。

寤念北山北,田家已催耕。

胡为异乡久,空寒猿鹤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元夕块坐因用叶翰林去年见寄元夕诗韵写怀(其二)

短日良易暗,凝阴有时晴。

何人劝之照,烛燎皆争明。

今年春苦寒,寒威剧幽并。

连绵积三白,云埋阖庐城。

深泥浃新雨,行路无人声。

藜灯不来下,箕卜岂复迎。

朝来日照梁,天气忽已更。

稍闻桥市间,箫鼓远近鸣。

吴人尚游乐,急如赴春耕。

唯有穷巷士,守穷如守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