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输舟抵天津作

遥指天河问析津,茫茫巨浸浩无垠。

华夷万国无分土,人鬼浮生共转轮。

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大鹏击水南风劲,忽地吹人落软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由输舟抵天津作》是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人类共通性和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

首句“遥指天河问析津”,以“天河”象征广阔的宇宙,而“析津”即今天的北京,巧妙地将宏观与微观、宇宙与人间联系起来,引出对国家和世界的思考。接下来,“茫茫巨浸浩无垠”描绘了广阔无边的水域,隐喻国家的辽阔疆域和世界的大千世界,强调了自然界的浩瀚与人类活动的渺小。

“华夷万国无分土,人鬼浮生共转轮”两句,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识。无论华夷之别,无论生死界限,在这旋转的世间,所有人都在共同的洪流中漂泊,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共通性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则揭示了历史的讽刺和人生的无奈。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的敌对国家如同同舟共济,而个人的命运却如同太仓中的微小稻粒,既渺小又脆弱。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最后,“大鹏击水南风劲,忽地吹人落软尘”以大鹏击水的壮丽景象,与随后的“忽地吹人落软尘”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即使拥有再大的力量和抱负,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摆布,最终可能归于平凡或消逝。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黄遵宪对时代、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共通性和命运无常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水滨

来牛去马看频频,独立苍茫此水滨。

避面青山难见我,打头黄土信抟人。

东西市舶无分界,南北藩封此要津。

七十二沽秋色满,不堪吹鬓半胡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武清道中作(其一)

始识风尘苦,吾生第一回。

斗星随北指,云气挟东来。

走竟偕牛马,臣初出草莱。

海天千万里,南望几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武清道中作(其二)

天到荒寒地,山犹懒刻镂。

沙濛惟见日,树瘦尽如秋。

长路漫漫苦,斜阳渺渺愁。

岭南好时节,不为荔支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武清道中作(其三)

绿树如云拥,门前百尺桐。

吾家正溪北,有弟住墙东。

尽室团圞乐,行人梦寐中。

茫茫百端集,到此意何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