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言次王季野韵(其三)

脱裤脱裤,人情怜新不怜故。

故裤绵所妆,新裤但裁布。

薰风四月天微炎,人人著布便脱绵。

绵裤非不完,失时谁是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季节更替时对衣物选择的态度,反映了社会上对新事物的偏好以及对旧物的忽视。诗人通过“脱裤脱裤”这一形象的表述,巧妙地将人情世故与物事变迁联系起来,寓意深刻。

首句“脱裤脱裤”,直接点题,以“脱”字强调了衣物更换的频繁性,暗示了社会生活中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接着,“人情怜新不怜故”一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偏爱,而对旧物则显得冷漠的态度。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衣物上,也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普遍心理。

“故裤绵所妆,新裤但裁布”两句,通过对比旧裤和新裤的不同处理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旧裤因为“绵所妆”,即以棉絮填充,代表着过去的生活条件和对温暖的渴望;而新裤则“但裁布”,简单直接,象征着现代社会对便捷和实用性的追求。这种变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薰风四月天微炎,人人著布便脱绵”描绘了春夏之交,天气渐热,人们开始换上轻薄的布料衣物,抛弃厚重的棉衣。这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社会习俗的反映,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更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后,“绵裤非不完,失时谁是怜”两句,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被遗忘或淘汰的旧物的感慨。绵裤并非完全无用,只是在不合适的时间被忽视了。这里蕴含了对传统价值和历史记忆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时,不应忘记过去的美好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社会变迁中的人情冷暖与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五禽言次王季野韵(其四)

泥滑滑,涂满泥。

我身两足马四蹄,欲行向前不得驰。

不得驰,心勿恼,跛鳖也行千里道。

若教得意早成名,自有青云脚下生。

形式: 古风

青潭山神祠乐歌三首(其一)迎神青潭山

青潭山,郁崔嵬。窟龙蛇,蓄云雷。繄灵君,此焉宅。

欻威棱,霈福泽。灵之游,东以西。雨裔裔,风凄凄。

灵之来,霾曀销。庆阴阴,烂昭昭。灵之旂,翠旄披。

煜秀华,纷葳蕤。灵之车,朱两辀。靷文霓,驷苍虬。

灵之至,形放怫。颜如荼,服如绘。灵殷殷,蔼缤纷。

恍兮惚,俨若存。澹容与,晻常羊。盍其留,享我将。

形式: 古风

青潭山神祠乐歌三首(其二)享神灵临

灵既临矣,膋萧载馨。灵之格思,鉴我纯诚。

我酒既酾,其旨百末。我牲既副,厥角茧栗。

侑以音声,函宫吐羽。左祝右巫,秩秩咸序。

备兹嘉荐,有肃其承。春祈秋报,熙事迄成。

我诚孔昭,岂曰惟仪。假仪荐诚,灵用宴娭。

形式: 古风

青潭山神祠乐歌三首(其三)送神穹厚

穹穹厚厚奠高卑。

高莫可扣卑莫敀,我人中处其俦依。

匪灵焉依将孰求,我之依灵岂无期。

春秋祀事粤多仪,灵既享矣不我违。

嗟我民人苦害灾,灾有扎瘥害旱饥。

况有干戈横逆加,惟灵威力善拒排,荡涤妖沴臻蕃釐。

丰年穰穰谷如丘,耄耋稚孩逸以嬉,灵之福我匪我私。

好生之德体穹示,灵将逝兮不可稽。

首下居高拜灵旗,千龄万祀灵之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