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松花坛茶宴联句

几岁松花下,今来草色平。

衣冠游佛刹,鼓角望军城。

乱竹边溪暗,孤云向岭明。

绕坛烟树老,入殿雨花轻。

山磬入天界,风泉远近声。

夜禅三世晤,朝梵一章清。

上砌莓苔遍,缘窗薜荔生。

焚香忘世虑,啜茗长幽情。

聚土何年置,修心此地成。

道缘云起灭,人世月亏盈。

蝉噪林当晓,虹生涧欲晴。

水流惊岁序,尘网悟簪缨。

池上莲无著,篱间槿自荣。

因知性不染,更识理常精。

从此应贪味,非惟悔近名。

山栖多自惬,林卧欲无营。

已接追凉处,仍陪问法行。

赏心殊未遍,惆怅暮钟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多少年岁月在松花下流逝,如今青草已铺满平地。
身着华服游览佛寺,远处军城的鼓角声依稀可闻。
杂乱的竹林旁小溪昏暗,孤独的云朵向着山岭边明亮。
环绕祭坛的老树烟雾缭绕,步入殿堂雨中花瓣轻飘。
山中磬声直入天际,风中泉水声远近回荡。
夜晚禅定中领悟三世真理,清晨诵经声清澈无比。
石阶上遍布莓苔,窗边薜荔藤蔓攀生。
焚香使人心无世俗忧虑,品茶让幽情悠长。
不知何年堆砌的土堆,此地却成了修行心灵之所。
修道之缘如云聚散,人世间如月亮圆缺。
蝉鸣林间预示着拂晓,彩虹出现在山涧意味着天晴。
流水让人感叹时光飞逝,红尘中人终悟仕途虚幻。
池中莲花不著尘埃,篱笆边木槿自得其乐地盛开。
由此可知本性不染污秽,更理解真理永恒不变。
从此应珍惜内心的体味,不仅为避免追求虚名后悔。
山居生活多令人惬意,林中静卧无所欲求。
既已享受避暑之地,又伴随问道之行。
赏心悦目之事尚未尽享,心中遗憾随着暮钟声响起。

注释

几岁:多少年。
松花:松树下的落花,代指时间流逝。
草色平:草地平整,代指时间久远后景象变化。
衣冠:穿着华丽的服饰,代指富贵之人。
佛刹:佛教寺庙。
鼓角:古代军中乐器,这里指军事防御设施或战争痕迹。
乱竹:杂乱生长的竹子。
边溪暗:小溪旁因竹林遮挡而显得昏暗。
孤云:单独漂浮的云。
向岭明:向着山岭方向显得明亮。
绕坛:围绕祭坛。
烟树老:被烟雾笼罩的老树。
入殿:进入殿堂。
雨花轻:雨中飘落的花瓣显得轻盈。
山磬:山中寺庙的磬声。
天界:天空,比喻高远、超脱。
夜禅:夜晚进行的禅修。
三世晤:在禅定中体验过去、现在、未来的觉悟。
上砌:石阶上。
莓苔:苔藓类植物,此处形容环境清幽古老。
缘窗:沿着窗户。
薜荔:一种常绿藤本植物,象征生命力顽强。
聚土:堆积的土,可能指建造庙宇的基础。
修心:修养心性,修行。
道缘:修道的缘分。
云起灭:如同云聚云散,比喻无常变化。
蝉噪:蝉的叫声。
林当晓:黎明时分的树林。
虹生:彩虹出现。
涧欲晴:山涧似乎预示天气转晴。
水流:时间如流水。
惊岁序: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
尘网:尘世的束缚,比喻官场。
悟簪缨:认识到仕途的虚幻,簪缨指代官职。
池上莲:池塘中的莲花。
无著:不沾染尘埃,比喻清净无染。
篱间槿:篱笆间的木槿花。
自荣:自然地开放,自得其乐。
性不染:本性不被污染。
理常精:真理永恒不变,精深。
贪味:享受内心体验。
悔近名:后悔过于追求名声。
山栖:居住在山中。
自惬:自我满足,惬意。
林卧:躺在林中休息。
无营:没有世俗的追求和算计。
追凉:避暑。
问法行:修行问道的行为。
赏心:愉悦心情的事物。
暮钟鸣:傍晚的钟声,暗示一天结束,也带有些许哀愁。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唐代诗人的合作之作,名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松花坛茶宴联句》。从内容来看,这是一次在山中寺庙举行的文人雅集,他们围坐在松花坛上品茶、赋诗,共同创作了这首充满佛教色彩和自然美景的诗歌。

诗中的意境是多样的,从“几岁松花下”开始,就带给读者一种时间流转与自然变迁的感慨。接着,“今来草色平”则描绘了一幅春天草木吐绿的画面,生机勃勃。

“衣冠游佛刹,鼓角望军城”一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状态。一方面是文雅的佛教文化,一方面是紧张的军事氛围。

“乱竹边溪暗,孤云向岭明”这两句则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绕坛烟树老,入殿雨花轻”是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同时也反映出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哲理思考。

在“山磬入天界,风泉远近声”中,诗人通过山石和清泉的声音,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感体验。

“夜禅三世晤,朝梵一章清”则是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们对于佛法的追求和信仰。

以下几句“上砌莓苔遍,缘窗薜荔生。焚香忘世虑,啜茗长幽情”则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享受。

至于“聚土何年置,修心此地成”,则是诗人对于自身修行的反思和肯定,他们在这个地方完成了内心的修炼。

接下来的几句“道缘云起灭,人世月亏盈。蝉噪林当晓,虹生涧欲晴”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无常和世界变幻的深刻感悟。

在“水流惊岁序,尘网悟簪缨”中,诗人通过水流的比喻,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领悟。

最后,“池上莲无著,篱间槿自荣。因知性不染,更识理常精”则是通过荷花和蓬草来比喻人生清净,不为世俗所染,同时也强调了对佛法真理的深刻理解。

全诗以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构筑了一幅充满诗意与禅意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12)

浙东众诗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任逵《题天章寺偈》

降伏心住,自在心住。有心且住,无心即住。

形式: 四言诗 押[遇]韵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同人《护戒刀偈》

剖妄妄绝,决机机坏。彼坚钢刀,护身闻戒。

形式: 四言诗 押[卦]韵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李聿《茗侣偈》

采采春渚,芳香天与。涤虑破烦,灵芝之侣。

形式: 四言诗 押[语]韵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杜奕《芭蕉偈》

幽山净土,生此芭蕉。无心起喻,觉路非遥。

形式: 四言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