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鼎臣对友人韩次律与叶少蕴唱和之作的回应,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雅的文学素养。
首句“尺书不献罪何逃”,以“尺书”比喻友人寄来的信件,暗示友人通过书信表达关切之情,而“罪何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关怀的感激与回应的困惑,似乎在说,面对如此深情厚谊,自己该如何回报才是恰当。
“每读新诗胜读骚”一句,诗人将友人的新作比作《楚辞》中的名篇,赞美其作品如同经典一般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才华的高度认可。
“千里寄怀惟短梦,十年饮德似醇醪”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即使相隔千里,友人的关怀也如同梦境般温暖;同时,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比作陈年佳酿,寓意着时间越久,情感越醇厚。
“次公治郡声方藉,陶令抛官趣独高”引用了东汉的次公(即王逸)和晋代的陶渊明的典故,前者以治郡有声,后者以弃官归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论是在仕途还是在个人生活选择上的赞赏与敬佩。
最后,“俗吏无缘参步武,白头终日漫尘劳”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与友人在仕途上并肩前行,只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默默怀念,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无奈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