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辛未上元后一日同周文之刘瑞迈章纵矩游浮玉

近臈昔夹衣,入春今重裘。

天运亦已广,四序或不周。

张灯儿戏歇,发兴在沧洲。

兹山通玄府,瑶坛帝曾游。

荷衣可荐藻,神清不沉牛。

厌俗入喧乱,风波屡为忧。

昨夕净名天,结客涌不留。

一唈寄心契,江澄客漾舟。

冰磴若见拒,寒荄如有愁。

大块欲动蛰,阴壑尚潜虬。

重赏定谁与,春光会和柔。

临旷摄北若,持坏结东流。

卧石带白云,勒崖托千秋。

焦公心赏佳,扫迹愿相投。

分山飞鸟争,划水游鳞雠。

借我一锡地,为公瓢挂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米芾在元祐辛未年上元节后一日,与友人周文之、刘瑞迈一同游览浮玉山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四季更替、自然景观的变化,还融入了道家思想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近腊昔夹衣,入春今重裘”描绘了从冬末到初春的气候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转。接着“天运亦已广,四序或不周”表达了对自然界广袤与复杂性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张灯儿戏歇,发兴在沧洲”则描绘了节日过后,人们回归平静生活的场景,通过“张灯”与“儿戏”的对比,展现了从热闹到宁静的转变。“兹山通玄府,瑶坛帝曾游”则将视线转向自然与历史的连接,浮玉山作为“玄府”与“瑶坛”,象征着神秘与神圣。

“荷衣可荐藻,神清不沉牛”运用比喻手法,以“荷衣”象征纯洁与超脱,“荐藻”与“神清不沉牛”则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对世俗的超越。

“厌俗入喧乱,风波屡为忧”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动荡不安的担忧,而“昨夕净名天,结客涌不留”则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静谧夜晚相聚的愉悦与自由。

“一唈寄心契,江澄客漾舟”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在清澈江水中泛舟的自在与惬意。

“冰磴若见拒,寒荄如有愁”通过冰与草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与情感共鸣。“大块欲动蛰,阴壑尚潜虬”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即将来临的生机与活力。

“重赏定谁与,春光会和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临旷摄北若,持坏结东流”描绘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卧石带白云,勒崖托千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对永恒与自由的追求。

最后“焦公心赏佳,扫迹愿相投”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分享这份美好的愿望,而“分山飞鸟争,划水游鳞雠”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命之间的竞争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砚山

九江有奇石,趺岱而嵩头。

巨灵藐一擘,嶕峣忆三休。

屹嶪禀异质,嶒崚谁刻镂。

百叠天巧尽,九盘猿未愁。

阳壁宜产芝,阴崖谅潜虬。

危颠方坛结,玉秘金泥脩。

垂手探杲日,朱轮运沧洲。

一尘具一界,妙喜非难求。

心欲蹑赤霄,八极皆部娄。

况兹对众物,其致一揆收。

啑啑分别子,交戈舂其喉。

形式: 古风

读杜甫集

少陵平生饥,乃以醉饱死。

惜哉斯人穷,四海无寄趾。

后传水仙召,牛渚花相比。

神怪反爱才,时人乃封豕。

遗文何崛奇,岱舆载屃赑。

贯穿破九流,突兀撑一气。

自叹万古名,寂寞身后事。

此老遑遑心,悬鹑破无里。

我行自嘉禾,卧攲一蓬底。

烈曦畏俄中,开卷为磨洗。

形式: 古风

栖云阁

云出救世旱,泽浃云寻归。

入石了不见,丰功已如遗。

龙骞荐复起,抱石明幽姿。

云乎无定所,隐者当何栖。

形式: 古风

过虎关

凭轼下虎关,扬舲下清洛。

川神秘幽姿,灵介破大朴。

壮哉河山固,皆是大禹凿。

舟人歌大禹,水怪不敢作。

功宣欲万祀,人望只如昨。

短哦复长咏,豪举亦哀噱。

梦寐三川胜,使事少行乐。

无雨洗嵩少,春烟淡寥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