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翻译

百花凋零之后西湖的景致依然很美,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垂落的杨柳纵横交杂,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
笙箫歌声渐渐消歇,游人也已尽兴散去,才开始觉春日空寂。回到居室,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放下帘栊。

注释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其四》,描绘了西湖春天过后的景象。"群芳过后西湖好",诗人赞美了春天过去后西湖的独特韵味,尽管花朵凋零,但仍有残红和飞絮点缀,增添了别样的美。"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形象地描绘了落花飘零、柳絮纷飞的场景,以及微风吹动下的柳树摇曳。

"笙歌散尽游人去",随着游人的离去,湖上的热闹渐渐消散,春意显得更加宁静。"始觉春空",此时的西湖仿佛只有春天的气息留存,显得空旷而深沉。最后,"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以双燕归巢和细雨中的画面收尾,既写出了自然的和谐,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从繁华到静谧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生活的深深体验。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其十二)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

但斗尊前语笑同。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

画鹢牵风。即去朝天泛舜聪。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雨中花令

千古都门行路。能使离歌声苦。

送尽行人,花残春晚,又到君东去。

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

且携手留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临江仙(其二)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