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

飘然击楫问中流,仗节观风十四州。

见说九重天语好,不妨万里蜀山游。

大书竞照光山色,好句应题滟滪头。

稍办澄清早归去,周南宁复叹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他潇洒地挥动船桨,在江流中询问,手持符节遍览十四州的风景。
听说皇宫中有美好的圣旨,不妨远游万里蜀地欣赏山水。
壮丽的文字在阳光下照亮了山水景色,优美的诗句应该题写在滟滪头的险滩上。
稍微准备一下,尽早回去,周宁你不必再感叹滞留太久。

注释

飘然:潇洒。
击楫:划船。
中流:江中心。
仗节:手持符节。
观风:游览。
九重天语:皇宫圣旨。
不妨:不妨碍。
蜀山:四川的山川。
游:游览。
大书:壮丽的文字。
竞照:照亮。
光山色:山水景色。
滟滪头:长江中的险滩。
稍办:稍微准备。
澄清:指政治清明。
早归去:尽早回去。
宁:岂能。
复:再。
叹淹留:感叹滞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再赋》,他以飘逸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志凌云的画面。首句“飘然击楫问中流”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在江面挥楫远望,似有壮志问天的豪情。"仗节观风十四州"则表达了诗人巡视广土众民,以节为凭,察访民情的决心。

接下来,诗人提到“见说九重天语好”,暗指朝廷圣意,表达对朝廷的信任和期待,同时也流露出想要远离尘嚣,游历蜀中山川的愿望。“不妨万里蜀山游”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大书竞照光山色,好句应题滟滪头”两句,诗人想象自己的才华如同大书照亮山水,佳句如滟滪头般醒目,寓意自己的文学造诣将给沿途风景增色添彩。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早日完成使命,澄清天下后便早早归去,暗示自己并非贪恋权位,而是心系民生,急于施展抱负。结尾“周南宁复叹淹留”以周公自比,感叹如果能尽早实现理想,就不会像周公那样长久滞留。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壮志豪情,又有深沉的责任感,体现了袁说友作为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628)

袁说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德修殿院持节归蜀

堂堂柏府几人过,屈指精忠竟若何。

正尔浮云遮白日,赖公砥柱立颓波。

回天力挽千钧重,去国身轻一叶多。

万里长江向东去,清明无日可镌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同子隆次公小饮

老境昏昏只醉眠,不知门外艳阳天。

奚为有客携壶至,又以閒人到酒边。

山路试登桃映日,溪城一望草如烟。

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觉心情胜去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同张元善集癸未同年

同年几合几分违,三十年间见日稀。

尊酒相逢今也幸,诗书论政旧焉依。

慈恩故事嗟回首,吴地清谈对落晖。

平世功臣在公等,尚期努力佐龙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同周可大莫子章同游證通寺

好友频相过,閒愁一笑忘。

逶迤萧寺径,淡薄老僧房。

饱饭溪山足,空门日月长。

归来怀妙语,心地转清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