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埃憔悴旧霜袍,老去新诗价转高。
橡栗漫山犹可煮,不须低首向儿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诗人辛敬之的形象,他虽年老体衰,但其诗歌的价值却在晚年愈发凸显。诗中以“风埃憔悴旧霜袍”开篇,形象地刻画了辛敬之历经沧桑的外貌,暗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人生阅历。接着,“老去新诗价转高”一句,直接点明了辛敬之晚年诗歌价值的提升,表达了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与赞美。
后两句“橡栗漫山犹可煮,不须低首向儿曹”,则进一步展现了辛敬之的独立人格和超然态度。即使生活条件简陋,面对山间的橡栗,他也能自给自足,无需向他人低头求取。这里的“儿曹”既指晚辈,也暗含世俗的功利追求者,辛敬之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辛敬之晚年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艺术风采,同时也传达了对老艺术家晚年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不详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文章无力命有在,一点浩然天地閒。
风雪满头人不识,又㩦诗藁出西山。
修城去,劳复劳,途中哀叹声嗷嗷。
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
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
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
一朝敌至任推击,外无强援中不支。
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
敌兵出境已踰月,风吹未乾城下血。
百死之馀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
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
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
君不见得一李绩贤长城,莫道世间无李绩。
好雨知时便放晴,天和酝酿作西成。
秋收但得官军饱,未怕输租远十程。
禾穗累累豆角稠,崧前村落太平秋。
熙熙多少丰年意,都在农家社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