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前踊跃见樵人,欲问神仙更问津。
指点长柯向东去,不知银穴又非真。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诗人在山前看到樵夫的活跃身影,想要询问关于神仙的消息,但又转而向樵夫询问渡口之津。接着,诗人通过樵夫指点着长长的木枝指引东行的方向,却发现所谓的银穴并非真实存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对于探求真理和超脱尘世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生动,充分体现了宋代词风的清新自然与哲思交融。
不详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须信桃源路易迷,野人遥指过山西。
由来石室非仙窟,漫向云中觅旧蹊。
旋披荆棘入山来,洞口晴烟翳不开。
试问真人竟何处,他年相就谒蓬莱。
说诗人去想云车,千古青岩倚碧虚。
训诂未容端拜议,一言聊复问关雎。
玉佩翻然下帝傍,墨池照影妒新妆。
时人莫作飘零看,收拾毫端无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