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古有容容福,人讥龊龊员。

生能巧非奏,死戒直如弦。

欲重高门地,非论媚灶天。

诗书大儒冢,丝竹后堂旃。

东阁翻刍马,西园窃富钱。

道谋谁执咎,户选不因贤。

朱鼓成妖日,羌鹖入贺年。

须防反室诏,终取阖门怜。

异日谗成锦,先时默似蝉。

空贻后人叹,流涕掩青编。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古时有宽容之福,人们却嘲笑狭隘之人。
活着能巧妙应对,但死后要求正直如弦。
想提升家族地位,不在于谄媚神明。
诗书学问之家,音乐在后堂回荡。
东屋马槽换金,西园暗中敛财。
政策谋划无人担责,选拔官员不看才贤。
当权者日益昏庸,新年羌鹖来祝贺实为讽刺。
须防家门变故,最终只落得孤寂被怜悯。
未来诽谤成锦绣,沉默如蝉无人知。
徒留后人叹息,泪水洒满青史篇章。

注释

容容:宽容。
讥:嘲笑。
巧非奏:巧妙应对。
直如弦:正直如箭。
媚灶天:谄媚神明。
丝竹:音乐。
东阁:东屋。
西园:西边的园林。
户选:选拔官员。
羌鹖:鸟名,象征不祥。
阖门:全家。
异日:未来。
流涕:流泪。
青编:青色的书籍,代指史书。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史》,出自北宋文学家宋祁之手。这是一首反思历史、警示后人的作品,通过对古人容忍与直言的态度转变,以及生前死后的不同评价,来表达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

诗中“古有容容福,人讥龊龊员”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那些宽厚待人而得到福报的人与那些直言不讳却遭到诽谤的人的命运,抒写了人们对于品德和行为的复杂评价。

“生能巧非奏,死戒直如弦”则指出生前可能因为机智而未受到责难,但死后如果一味直言则会像琴弦般紧绷,可能招致更多的责备。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在生前与死后的不同评价有着深刻的认识。

“欲重高门地,非论媚灶天”表达了对那些想通过攀附权贵来获取荣华富贵的人的批评。这里的“非论”意味着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做法,而是主张保持自己的清白和操守。

“诗书大儒冢,丝竹后堂旃”则描绘了一种文化与艺术氛围,指出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历史上都是由士人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阁翻刍马,西园窃富钱”这两句通过对比东阁翻阅古籍和西园埋藏财富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与物质财富的不同态度。这里强调的是学习与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道谋谁执咎,户选不因贤”则是对历史上的某些决策失误进行反思,这里“道谋”指的是国家大计,“执咎”则意味着承担责任。后半句“户选不因贤”表达了对于选拔人才不以德才为标准的现实给予批评。

接下来的几句:“朱鼓成妖日,羌鹖入贺年。”通过描述战争和外患带来的灾难,强调了历史的沉重性以及对后世的警示。这里“朱鼓”象征战争,“羌鹖”则是古代民族名,意味着边疆之患。

最后,“须防反室诏,终取阖门怜。”表达了对于防止内部叛变和外部侵袭的警觉,同时也强调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这里“阖门”指的是家国的安全。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物评价的转换,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对后世的警示。宋祁在这首诗中既展示了他对于古代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尊重,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大事和个人品德的深切关怀。这是一首集历史反思、文化批评和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咏西湖上寄颍州相公

湖边烟树与天齐,独爱湖波照影时。

崖蒋渚蘋春披靡,佛楼僧阁暝参差。

相君万一来湖上,手弄潺湲更忆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夜分不寐二首(其二)

西风已飘上林叶,北斗直挂建章城。

愁人底事最堪恨,络纬啼时无妇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夜分不寐二首(其一)

晴缸红花久未落,耿耿秋思饶端倪。

倾荷破月共天宇,女子墙高乌夜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夜直省舍

省舍诸吏休,前轩成独步。

月色净牟首,星痕隐温树。

稍听班马鸣,犹见昏鸦度。

索居易兴感,幽抱邈谁晤。

自问濩落姿,胡撄文墨务。

企欢无剩娱,即事有盈虑。

远寄江海心,冷风傥能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