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咏史》,出自北宋文学家宋祁之手。这是一首反思历史、警示后人的作品,通过对古人容忍与直言的态度转变,以及生前死后的不同评价,来表达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
诗中“古有容容福,人讥龊龊员”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那些宽厚待人而得到福报的人与那些直言不讳却遭到诽谤的人的命运,抒写了人们对于品德和行为的复杂评价。
“生能巧非奏,死戒直如弦”则指出生前可能因为机智而未受到责难,但死后如果一味直言则会像琴弦般紧绷,可能招致更多的责备。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在生前与死后的不同评价有着深刻的认识。
“欲重高门地,非论媚灶天”表达了对那些想通过攀附权贵来获取荣华富贵的人的批评。这里的“非论”意味着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做法,而是主张保持自己的清白和操守。
“诗书大儒冢,丝竹后堂旃”则描绘了一种文化与艺术氛围,指出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历史上都是由士人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阁翻刍马,西园窃富钱”这两句通过对比东阁翻阅古籍和西园埋藏财富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与物质财富的不同态度。这里强调的是学习与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道谋谁执咎,户选不因贤”则是对历史上的某些决策失误进行反思,这里“道谋”指的是国家大计,“执咎”则意味着承担责任。后半句“户选不因贤”表达了对于选拔人才不以德才为标准的现实给予批评。
接下来的几句:“朱鼓成妖日,羌鹖入贺年。”通过描述战争和外患带来的灾难,强调了历史的沉重性以及对后世的警示。这里“朱鼓”象征战争,“羌鹖”则是古代民族名,意味着边疆之患。
最后,“须防反室诏,终取阖门怜。”表达了对于防止内部叛变和外部侵袭的警觉,同时也强调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这里“阖门”指的是家国的安全。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物评价的转换,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对后世的警示。宋祁在这首诗中既展示了他对于古代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尊重,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大事和个人品德的深切关怀。这是一首集历史反思、文化批评和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