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灯前雨落夜,三月尽草青时。
半寒半暖正好,花开花谢相思。
惆怅空教梦见,懊恼多成酒悲。
红袖不乾谁会,揉损联娟澹眉。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雨后花开的景象,融合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低沉。首句“一灯前雨落夜”设定了整体氛围,夜幕中一盏孤灯照亮了夜晚细雨后的宁静。紧接着“三月尽草青时”则描绘出春天草木繁盛的景色。
诗人通过“半寒半暖正好”四字,表达了对这分不冷不热、恰到好处气候的喜爱,这种微妙的温度变化让人感到舒适,也是花开的最佳时节。这一段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然而,在“花开花谢相思”中,诗人的情感开始低沉。花的开放与凋零往往被用来比喻人间的情感变迁和无常,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惆怅空教梦见”则是诗人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徘徊,无法摆脱内心的忧伤和孤独。紧接着“懊恼多成酒悲”显示了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但反而更加深化了悲哀的情绪。
最后,“红袖不乾谁会,揉损联娟澹眉”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感慨。这里的“红袖”象征着女性的温柔和美丽,而“揉损联娟澹眉”则透露了诗人对美貌易逝、难以长存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悲凉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此间青草更远,不唯空绕汀洲。
那里朝日才出,还应先照西楼。
忆泪因成恨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甚感殷勤意,其如阻碍何。
隔帘窥绿齿,映柱送横波。
老大逢知少,襟怀暗喜多。
因倾一尊酒,聊以慰蹉跎。
月若半环云若吐,高楼帘卷当南浦。
应是石城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正值连宵酒未醒,不宜此际兼微雨。
直教笔底有文星,亦应难状分明苦。
泪滴珠难尽,容殊玉易销。
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