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碛

永安宫前瀼西碛,万流峡口争奔激。

秋涛卷地裂山谷,水落依然阵图出。

阵形聚拳六十四,传是武侯亲手迹。

斯人管萧岂足道,身在巴东心汉室。

从容所遇皆法制,浩荡胸中万分一。

阴机暗与天地合,壮气曾将鬼神役。

至今千载矻不动,渺莽几深难致诘。

岂徒豪杰重嗟赏,应有神灵长护惜。

庙偏裸裎七壮士,酒炙纷纷走巫觋。

万事颠倒皆偶然,卧龙无处沾馀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八阵碛》由宋代诗人冯山创作,通过对八阵碛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军事智慧的崇敬与赞叹。

开篇“永安宫前瀼西碛,万流峡口争奔激”,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八阵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水流湍急,气势磅礴,为后文的描述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接着“秋涛卷地裂山谷,水落依然阵图出”两句,通过秋日潮水的壮丽景象,巧妙地引出了八阵图的神秘与不朽。潮水退去后,阵图依然清晰可见,暗示了诸葛亮布阵之妙,以及其战略思想的深远影响。

“阵形聚拳六十四,传是武侯亲手迹”点明了八阵图的由来,相传为诸葛亮所创,体现了他对军事布局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技艺。

“斯人管萧岂足道,身在巴东心汉室”一句,表达了对诸葛亮忠心耿耿、心系国家的赞美,即便身在偏远之地,仍心怀天下,矢志不渝。

“从容所遇皆法制,浩荡胸中万分一”赞扬了诸葛亮处理事务时的沉着冷静与法度严谨,胸中有大志,行事却如流水般自然流畅。

“阴机暗与天地合,壮气曾将鬼神役”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的智慧不仅在于军事策略,更在于他能够洞察天地之理,甚至能调动鬼神之力,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境界。

“至今千载矻不动,渺莽几深难致诘”强调了八阵图历经千年而不衰,其价值和意义难以估量,是对诸葛亮及其智慧的永恒纪念。

最后,“岂徒豪杰重嗟赏,应有神灵长护惜”表达了对诸葛亮及其智慧的崇高敬意,认为不仅是人间的豪杰对其赞赏有加,连神灵也应对其智慧加以保护和珍惜。

“庙偏裸裎七壮士,酒炙纷纷走巫觋”描绘了后人对诸葛亮的纪念活动,庙宇中供奉着七位壮士,人们以酒肉祭祀,巫觋则进行各种仪式,以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万事颠倒皆偶然,卧龙无处沾馀沥”以一种哲学思考的方式,指出世间万物的变化往往看似偶然,但背后总有其必然性,诸葛亮虽已逝去,但他的智慧与精神却如同甘露,滋润着后世的心田。

整首诗通过对八阵碛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深刻地表达了对诸葛亮及其智慧的敬仰与怀念,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景馆吏立之

去年四月二十七,亲见进之没磝盘。

今年二月十三日,又闻立之死卼白。

身膏草野心为谁,区区身后犹谗疾。

进之一子久乃得,立之一子称特恩。

死封疆臣古所重,千载烈士多衔冤。

立之才武世少敌,胸中意欲吞河湟。

将军一剑义自决,塞上扰扰多奔亡。

前功委弃不复收,李蔡下士皆封侯。

生人欺鬼不解语,天道反复终相雠。

昨得二月三日书,犹云持重破贼锋。

等閒人事祇十日,使我泪落亲书踪。

儿痴母老女未嫁,实事无一虚名存。

相知抱恨宁复论,谁为往吊洮西魂。

形式: 古风

答中江程建用知县

嘉陵水落沙带霜,舟师治舟还故乡。

中江一别三四年,人情风物俱依然。

故人寄我江前吟,幽兰调高无报音。

流水茫茫恨空泻,会合合江江溉下。

形式: 古风

送满夷行秀才赴太学

汉唐诸儒经术浅,事业不及文章多。

六经意义失原本,次第疏凿成江河。

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

渊源太学得至宝,洗出光耀犹镌磨。

圣贤德业贵简易,一气自在生中和。

针医马蹄凿浑沌,或恐纯粹成雕讹。

君方茂年已知道,归涉浩渺登嵯峨。

置身爵禄庆赏外,人迹断处逢丘轲。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寄题宇文之邵公南止亭

公南九亭名止止,亭不妄作名何为。

群公赋咏得深趣,清绝正与斯人宜。

铺张止义到无说,使我下笔先迟疑。

圣贤出处无定辙,俯仰轻重争毫釐。

云行非行止非止,由赐狂病渊骞痴。

公南少年负才术,试仕吐出胸中奇。

一言龃龉便投袂,自道岂欲求人知。

公卿文章强且起,举手谢绝无还期。

传家万卷书史乐,负郭五里松楸悲。

岷峨嘉景照研席,事搅辄醉醒仍诗。

有时日晏卧不动,郁郁经济埋如脾。

太师竹洞枕温落,龙图药圃临清伊。

二公止迹不止道,力与名教相扶持。

今君所处近伊洛,道在不必分高卑。

文章自可敌行事,荀孟皆我知为谁。

亭非俗亭止非止,人物不到西南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